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八十
初分天帝品第二十二之四<104.10.24>
1.
覺一切法都無所有
經文:
「憍尸迦!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多時,不應住:『願我當得淨佛土中無異生地及法名聲,無種性地、第八地、具見地、薄地、離欲地、已辦地、獨覺地、菩薩地、如來地及法名聲。』何以故?以有所得為方便故。所以者何?一切如來、應、正等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,覺一切法都無所有,名字音聲皆不可得。憍尸迦!是為菩薩摩訶薩於般若波羅蜜多如所應住不應住相。
心得:
在卷78裡,天帝釋問善現言:「云何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多時所不應住?」,善現的回答是,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多時,不應住諸法及諸願。何以故?以有所得為方便故。 頗有體會。 做一件事 ,一旦抱著有所得的心態,”我”就出現了,我有所得,”貪”也出現了,心開始被束制住,不再清靜,無法去觀察思維當下要做的事(或要修習之諸法)的本質及變化。
2.
諸佛之心都無所住。
經文:
舍利子作是念言:「若菩薩摩訶薩於一切法不應住者,云何應住般若波羅蜜多?」
具壽善現知舍利子心之所念,即謂之曰:「於意云何?諸如來心為何所住?」
舍利子言:「諸佛之心都無所住。所以者何?
「善現!如來之心不住色,不住受、想、行、識。何以故?以色蘊等不可得故。具壽善現知舍利子心之所念,即謂之曰:「於意云何?諸如來心為何所住?」
舍利子言:「諸佛之心都無所住。所以者何?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