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15備03 2015-週35-第三卷 <第四堂課>
1.發心。我們自己發的什麼心?
2.我們現在內心心裡面起心動念是什麼體?佛告訴我們佛法的戒體?這兩樣東西要在內心當中互相對比。你真實努力把佛法上面理論認識了,經過思維決擇以後,這樣的心在對境的時候,這個時候是一種狀態﹔以致於你不去如法思維決擇對境的時候相比。我們希望把戒體納在我們內心當中,以戒體來指導我們做為我們身口意三業行持的準則。
項次
|
煩惱行相
|
對治
|
備註
|
1.
|
癡
|
多修緣起,善巧生死流轉還滅。
|
1.
多修緣起,十二因緣。
2.
種種惡見的根本就是「薩迦耶見」。對治的方法就是換了緣起。
|
2.
|
瞋
|
故一切種莫令生起,勵修忍辱
|
若能勵摧瞋,此現後安樂
|
3.
|
貪
|
應多修習內外不淨及貪欲塵所有過患,而正遮除
|
修習不淨觀以後的習性上面整個扭過來
|
4.
|
慢
|
當數思惟老病死,親愛別離及諸業,終不能越自受果,由對治門莫憍慢
|
慢於現法最能障礙當生之道,及當來奴賤等因,故應斷除
|
5
|
疑
|
若於四諦三寶業果獲得定解,則不復生疑惑隨眠
|
第二分善現品第六之一 (2025.10.10) 一、摘錄 「復次,善現!譬如外事所有草、木、根、莖、枝、葉及花、果等唯有假名,如是名假不生不滅,唯假施設謂為外事草、木、根等。如是一切唯有假名,此諸假名不在內不在外不在兩間,不可得故。如是,善現!若菩薩摩訶薩、若般若波羅蜜多、若此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