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13春07 2015-週33
廣論:P198L8~P200L9
廣論:P198L8~P200L9
手抄(第十一冊):P201L4~P236L10
1. 如內鄔蘇巴云:「現在於內與煩惱鬥,唯此為要,不鬥煩惱戒不能淨。」
‧三十五佛當中有一「鬥戰勝佛」,鬥戰勝佛淨的什麼?淨煩惱障。
‧你要使得這個內心要跟明相應,不要跟無明相應,這就是佛法。
‧外面任何一個境界現起的時候,你內心對這個境界上面所產生的這個反應,這是就是識,我們認識的識心的這個識。這個識心本身現起來的是善、是惡、是淨,這個就是我們應該檢查的。檢查它是無明相應的,還是明相應的,我們修學佛法的要說明相應,這叫內明。
‧是非不在境界上面判斷,是在你的內心。
2.煩惱稍出,即應用矛數數擊刺,此復自心隨何煩惱生己無間,視如怨敵與之鬥戰。
‧你在無明的長夜當中,當你偶然覺醒的時候,你馬上想辦法清醒,醒了,就有機會醒來了。
3. 《親友書》云:「當了知自心,如畫水土石,煩惱初為上,樂法應如後。」若於法品,與上相違。
4. 善知識樸窮瓦亦云:「我雖忽被煩惱壓伏,後我從下而為切齒。」
博朵瓦聞之曰:「若能如是,當下即退。」
‧煩惱這個東西妙極了,你真的在下面咬牙的話,它就沒有了!原因為什麼?簡單得很!所以是內法。所以說它難哪,是難極了;說它容易,是容易極了!當你一念覺醒的時候,這個決心是什麼?覺相嘛,已經不是煩惱相了!
‧煩惱的六因?必須要弄得很清楚。固然煩惱最主要的是它的隨眠、它的種子,它遇見了個境界,那就生起來了。遇見的境界有幾種:有一種由人而引起的,有一種由法而引起的,有一種習慣而興起的。還有非理作意。
5. 煩惱於身,若能一次拔出根本,無往他方亦無報復,然由我等,不能精勤破壞煩惱之所致耳。
6. 女絨巴云:「煩惱起時不應懈怠,當下應以對治遮除,若不能遮,應即起立設曼陀 (p220) 羅及諸供具,供養祈禱尊長本尊,次緣煩惱,忿怒念誦、即能折伏。」
‧煩惱起的時候不要犯懈怠,當下就應該去對治,這樣地遮止它。第一個對治,就是你當下一念認得它。萬一做不到,站起來設曼陀羅,曼陀羅就是供養。
‧為什麼要供養?四力對治,對治煩惱當中,因為你的力量太小!所以我供養,靠佛的力量,靠這個金剛山!這個力量就很大了。
7. 阿蘭若師云:「晝夜唯應觀察自心,豈有餘事。」
8. 煩惱對治:
項次
|
煩惱行相
|
對治
|
備註
|
1.
|
癡
|
多修緣起,善巧生死流轉還滅。
|
1.
多修緣起,十二因緣。
2.
種種惡見的根本就是「薩迦耶見」。對治的方法就是換了緣起。
|
2.
|
瞋
|
故一切種莫令生起,勵修忍辱
|
若能勵摧瞋,此現後安樂
|
3.
|
貪
|
應多修習內外不淨及貪欲塵所有過患,而正遮除
|
修習不淨觀以後的習性上面整個扭過來
|
4.
|
慢
|
當數思惟老病死,親愛別離及諸業,終不能越自受果,由對治門莫憍慢
|
慢於現法最能障礙當生之道,及當來奴賤等因,故應斷除
|
5
|
疑
|
若於四諦三寶業果獲得定解,則不復生疑惑隨眠
|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