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13春07
2016週1
廣論:P229L1~P228L9
手抄(第十四冊):P4L1~P55L2
1.科判:(*表本週進度)
辛二 依寂天佛子著述而修分三
*壬一 思惟自他能換勝利及不換過患
*壬二 若能修習彼心定能發生
*壬三 修習自他相換法之次第分二
*癸一 除其障礙
*癸二 正明修法
*壬一 思惟自他能換勝利及不換過患
*壬二 若能修習彼心定能發生
*壬三 修習自他相換法之次第分二
*癸一 除其障礙
*癸二 正明修法
2. 你要想很快地救護自己、救護他人的話,那你必定要用這個方法,這一個自己、別人換一換。這個辦法,是非常地奧妙、非常地深密、非常地殊勝。
3.《入行論》云:「盡世所有樂,悉從利他生,盡世所有苦,皆從自利起。此何須繁說,凡愚作自利,能仁行利他,觀此二差別。若不能真換,自樂及他苦,非僅不成佛,生死亦無樂。」
4. 佛之所以為成佛,像這樣地恭敬,沒有一個地方不恭敬他,他為什麼能夠成佛?就是利他!而且懂得怎麼利他。
5.【謂當思惟,唯自愛執,乃是一切衰損之門,愛執他者,則是一切圓滿的根本。】
7.【即此論云:「困難不應退,皆由修力成,先聞名生畏,後無彼不樂。」】
9.我們要脫苦而去皈依,在這種原因之下,找到了皈依的必然對象是佛陀。但是,因為皈依佛陀而皈依三寶,因為皈依三寶而發心,真正皈依的皈依法寶,這是唯一的幫忙我們真正脫苦的。而想脫苦的,必定要這一條路,要分分斷證─過失斷除,功德要做到。你能夠做到多少,就得到多少好處。既然現在你要求的話,然後你要去做的話,就是要克服這個困難!當困難現起的時候,不但不應該退, 而且要咬緊牙關去做;不但咬緊牙關,而且要感到高興。
12.要曉得平常我們生死的根本,就是我愛執。現在你能夠一換的話,,它不但是啟發了菩提心,而且還是對我愛執(的對治),你要換,偏偏換不過來,為什麼?就有個愛我執!現在你要換才曉得:原來這個一切的快樂,都是利他,一切的痛苦,都是自利。
˙這樣的信心生起來以後,幫助別人這個心情就生起來了,因為看見你的一切的利益,都是從幫助別人而來。
˙那個時候,你一心一意地就是忙,怎麼樣幫人家解決他的痛苦,幫人家得到快樂,這個就是前面所說的大慈悲心。
˙我跟他─自己跟別人,不是天生來就是這個樣的,只是互相觀待。
˙這個身體本身是父母的精血,只是因為你現在這個識心所執著攝持的。
13.如是除自他換諸障礙已,正修習者。
˙今乃了知第一怨敵即我愛執。
˙應後依止念及正知,堅固決定勵力滅除。
˙其未生者當令不生,其已生者令不相續。
14.如昔於自愛樂執著,今於他所應令發起愛執之心,如云:「應執餘如我。」能發如是愛執有情,其因謂當念彼恩德,或見於自所作饒益。(觀功念恩)
15.《入行論》云:「有情與諸佛,同能生佛法,如其敬信佛,何不敬有情。」
16.即前論云:「悲堅為根本,菩提心苗生,專利他覺果,諸佛子應修。若修令堅固,諸怖他苦者,能捨靜慮樂,而趣入無間,此奇此應讚,此為勝士法。」
17.若爾當如何修。「須從最初次第學習。」
˙人方便者,謂發大菩提心,隨作何事,悉學利益有情。
˙故一切時應觀於此令心生起。若生者善,若未生者莫如是住,
應常親近開示此法大善知識,常與如是修心伴侶共同居住,觀閱顯示此法經論,勤修此因積聚資糧,淨此障礙。
應常親近開示此法大善知識,常與如是修心伴侶共同居住,觀閱顯示此法經論,勤修此因積聚資糧,淨此障礙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