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9月13日 星期日

1307  201537
廣論:P208L5~P209L4
手抄(第十二冊):P51LL2~P74L4

1.科判
 戊三 於上士道次修心分三 
      已一 顯示入大乘門惟是發心 
      已二 如何發生此心道理分四 
       *庚一 由依何因如何生起 (今日進度)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四緣發心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四因發心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四力發心
       庚二 修菩提心次第分二 
       庚三 發起之量 
       庚四 儀軌受法分三 
           
已三 既發心已學行道理分三

1.  初從四緣發心道理者:
.若見諸佛及諸菩薩難思神力,或從可信聞如是事,依此發心,謂念所住所修菩提有大威力。
.雖無如是若見若聞,而由聽聞依於無上菩提法藏,信解佛智而發其心。
.雖未聞法,由見菩薩正法將滅,便作是念而發其心,謂念如是正法久住,能滅無量有情大苦,我為令此菩薩正法久安住故,定當發心。
.雖未觀見正法欲滅,然見惡世上品愚癡、無慚、無愧、嫉、妒、慳等,便作是念,於此世中雖於聲聞、獨覺菩提能發心者,尚屬難得,況於無上菩提發心,我且發心,餘當隨學,見難發心而發其心。共為四種發心之理,論說於大菩提發心,故是發心欲證菩提。

由何緣者:
.初由見聞希有神變生希有想,念我當得如是菩提。
.第二謂從說法師所聞佛功德,先生淨信,次於此德發欲證心。
.第三謂由不忍大乘聖教遷滅,於佛妙智發欲得心。此中由見聖教不滅,則能滅除有情大苦,亦緣除苦而發其心。然其發心主要因緣,是由不忍聖教寢滅,若不爾者,則與下說依悲發心有重復過。
.第四由見此心大利極為希貴,正由此緣之所激動,便於佛所發欲得心。又此發心,由於菩提發欲得心而為建立,非就所為而為安立。若不於佛功德修信,則於佛位不希證得,不能滅除,於辦自利執唯寂滅為足之心。若由修習慈悲門中,見於利他須大菩提欲得佛者,此能遮遣於利他中執惟寂滅為足之心,不能遮前滿足執故,又無餘法能遮彼故。又於自利執唯寂滅為足之心,非不須遮。以於小乘唯脫生死,唯有一分斷證功德,其自利義不圓滿故。又此雖脫三有衰損,然未解脫寂滅衰故。又經宣說圓滿自利是佛法身故,故於佛德淨修信已,則能觀見,況云利他即辦自利。若不得佛,亦必不可,是為不退小乘最大因緣。

4.何謂發心:
.又前所說初二發心,曾未見說慈悲所引,諸餘經論亦多僅說見佛色身法身功德,引起欲得成佛之心,名曰發心。
.又說誓願安立一切有情成佛,亦名發心。故此二中,雖一一分亦應預入發心之數。
.圓滿一切德相發心者,僅見利他必須成佛,引起欲得成佛之心,猶非滿足,即於自利亦見成佛必不可少而引欲得。又此亦非棄舍利他,亦須為求利益他故。《現觀莊嚴論》云:「發心為利他,欲正等菩提。」此說雙求菩提與利他故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卷第四百六

第二分善現品第六之一 (2025.10.10) 一、摘錄  「復次,善現!譬如外事所有草、木、根、莖、枝、葉及花、果等唯有假名,如是名假不生不滅,唯假施設謂為外事草、木、根等。如是一切唯有假名,此諸假名不在內不在外不在兩間,不可得故。如是,善現!若菩薩摩訶薩、若般若波羅蜜多、若此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