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9月12日 星期六

1307  201536
廣論:P205LL1~P208L4
手抄(第十二冊):P11L3~P51LL3

1. 如《華嚴經》云:「善男子,菩提心者,猶如一切佛法種子。」當獲定解,故更釋之。

2. 特須方便上首發菩提心,智慧上首通達空性。設修一分而未全修,若唯希求解脫生死,於奢摩他須莫誤為毘缽舍那,善修無我空性之義。然若自許是大乘者,是則必須修菩提心,如慈尊云:「智不住三有,悲不住寂滅。」以慧遮止墮生死邊,以悲遮止墮寂滅邊,慧不能遮墮寂滅故,不墮有邊小乘有故,菩薩道者,正所斷除墮寂邊故。

3.   你們可以把好好地把,《法華》、《華嚴》這種大經大論約略地看一看,就很清楚明白。那時候才會知道,為什麼善財童子一生取辦,為什麼大智如舍利弗,乃至於這麼多的大了不起的大聖者,沒有一個例外的,都要轉無量阿僧祇劫。而在這個裡邊佛一再說:「我出世只有一個目的,就把佛的圓滿的這一個教法給你!我的目的就這一個,而且多生多劫就告訴你們!但是你們偏偏就沒辦法聽我的!」
(利自習性難改,很難轉向利他的大菩提心,雖然佛陀一再告誡。)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卷第四百六

第二分善現品第六之一 (2025.10.10) 一、摘錄  「復次,善現!譬如外事所有草、木、根、莖、枝、葉及花、果等唯有假名,如是名假不生不滅,唯假施設謂為外事草、木、根等。如是一切唯有假名,此諸假名不在內不在外不在兩間,不可得故。如是,善現!若菩薩摩訶薩、若般若波羅蜜多、若此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