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3月19日 星期日

2023/03/19居佛八 心得回饋分享

 一. 速記

1. 我是存在的,要破除的是對我不正確認知的我執。

2. 我執的破除有助於消除煩惱。

3. 中觀師: 諸法無諦實,要透過心識安立上去的力量。其中自續師:境跟心的安立各半;應成師:沒有境方成立。

4. 經中說:「如依諸支聚,而說為馬車,如是依諸蘊,說世俗有情。」這一切內道安立補特伽羅的方式,所依靠的根據無一例外都是這段經文,但是闡發詞句力量的方式不同。

. 迴向

願今2023/03/19居佛八學習功德,與一切有情同共迴向無上正等菩提,願同證得一切智智。

2023年3月18日 星期六

2023/03/18居佛八 心得回饋分享

 

<廣論> (P11L7~P11LL2)

是故應當依善依怙,於其一切正言,皆是一數取趣成佛支緣,所有道理,令起定解。諸現能修者即當修習。諸現未能實進止者,亦不應以自未能趣而為因相,即便棄捨。應作是思,願於何時於如是等,由趣遮門,現修學耶。遂於其因,集積資糧,淨治罪障,廣發正願。以是不久,漸漸增長智慧能力,於彼一切悉能修學。善知識敦巴仁波卿亦云:「能知以四方道,攝持一切聖教者,謂我師長。」此語即是極大可觀察處。由是因緣,以此教授能攝經咒一切扼要,於一補特伽羅成佛道中而正引導。故此具足通達一切聖教無違殊勝。

<廣海明月458>

()

1. 發心究竟二不別,如是二心初心難。《華嚴經疏》

2. 應作是思:願於何時於如是等,由趣遮門,現修學耶。

(比如說我們會在很多緣起點上會發現:奇怪!我想要超越的這個點怎麼就是超越不了呢?但實際上是前面那個正知見沒有,就「應作是思」那個地方要解決)

3.遂於其因,集積資糧,淨治罪障,廣發正願。

4.以是不久,漸漸增長智慧能力,於彼一切悉能修學。

().

1.真正難的還不是究竟圓滿成佛,而是初心。

2.那麼對我們現在來說,我們現在要走到的第一步,就是這個發大菩提心,所以對我們現在的「近」果,我們期望的是大菩提心。3.那麼請問你達到這個果的因是什麼?這個才是我們現在重要的!你假定在這個地方能夠把握得住,走進去行持的話,你就對了!

4.現在真正難的就是這個──正知見。要想得到正知見,要找到善知識,要想找到善知識,主要的還要看自己

5.一早起來第一個唸頭,要安立:

祈請上師安住在我的頂門,安住在我的心間。

().

1. 修信念恩它就是一切道次第的養料,修信念恩如果修不起來,後面全都沒有!其實這是很奇怪的事情,就是為什麼一定要有一個上師的加持力?為什麼我們行者一定要作師所喜,然後證德才會在內心中生起來,這是一個非常奇怪的事情,但是就是法爾如是的道理。你自己不能生起來嗎?就是不行!一定要他加持。

2. 可能也是突顯了一種緣起法,應該是合乎於空性的。斷一分過失、增長一分功德,沒有一個不是上師的加持,它是周遍喔!周遍!所以依止法周遍於所有的道次第,哪個力都是由它深沉有力的那個腳步、上師歡喜力的加持。所以如果能夠在第一個道次第善巧的話、善巧事師法的話,那趣入成佛如探囊取物,這是很多大成就者說的。

 

.迴向

願今2023/03/18居佛八學習功德,與一切有情同共迴向無上正等菩提,願同證得一切智智。

 

2023年3月12日 星期日

2023/03/12居佛八 心得回饋分享

 

今天學到什麼未來有幫助的(總結一條):

今天早上課程有全廣456,強調發願及迴向之重要性。平常每天有拜35佛懺的習慣,但未加上發願及迴向。今後拜懺儀軌改變如下:

一.發願:為利有情願成佛。願有如來32相及80隨行好。

二.拜懺

三.迴向: 願今日拜懺功德,與一切有情同共迴向無上正等菩提,願同證得一切智智。

2023年1月21日 星期六

卷第四百一十五


第二分念住等品第十七之二<2013.01.19>

一.  緣起

2023/1/19 寶玉班長Line 群族通知

年終團聚誦經祈求度母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過年前肯定是忙碌的,若您還有一點時間,歡迎共修,為自己為身邊的家人朋友同學祈求送祝福,明年會更好,學法順緣俱足。

為世界和平戰爭止息疾疫遠離環境改善....

祈求善知識長久住世,長轉法輪,建寺圓滿...

共修日期--1/19周四晚上1920

 預定流程--前面等待時間播放老師唱誦度母咒

 1.法師前言提策 2.誦般若經415卷。3.唱頌"聖母度母咒。 4.迴向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.摘錄

1.菩薩摩訶薩大乘相者,謂四神足。云何為四?

若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,以無所得而為方便,修欲三摩地斷行成就神足,依離、依無染、依滅、迴向捨,是為第一。

修勤三摩地斷行成就神足,依離、依無染、依滅、迴向捨,是為第二。

修心三摩地斷行成就神足,依離、依無染、依滅、迴向捨,是為第三。

修觀三摩地斷行成就神足,依離、依無染、依滅、迴向捨,是為第四。

 

2. 菩薩摩訶薩大乘相者,謂五根。云何為五?

若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,以無所得而為方便,所修信根、精進根、念根、定根、慧根。

3. 菩薩摩訶薩大乘相者,謂五力。云何為五?

若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,以無所得而為方便,所修信力、精進力、念力、定力、慧力。

4.菩薩摩訶薩大乘相者,謂七等覺支。云何為七?

若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,以無所得而為方便,所修念等覺支、擇法等覺支、精進等覺支、喜等覺支、輕安等覺支、定等覺支、捨等覺支,依離、依無染、依滅、迴向捨。

 

5.菩薩摩訶薩大乘相者,謂八聖道支。云何為八?

若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,以無所得而為方便,所修正見、正思惟、正語、正業、正命、正精進、正念、正定,依離、依無染、依滅、迴向捨。

 

6.菩薩摩訶薩大乘相者,謂三三摩地。云何為三?(2023/1/24)

若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,以無所得而為方便,觀一切法自相皆空,其心安住,名空解脫門,亦名空三摩地,是為第一。

觀一切法自相空故皆無有相,其心安住,名無相解脫門,亦名無相三摩地,是為第二。

觀一切法自相空故皆無所願,其心安住,名無願解脫門,亦名(別本有一「為」字)無願三摩地,是為第三。

7.菩薩摩訶薩大乘相者,謂十一智。云何十一?

謂法智、類智、他心智、世俗智、苦智、集智、滅智、道智、盡智、無生智、如說智。

8. 菩薩摩訶薩大乘相者,謂三根:一、未知當知根,二、已知根,三、具知根。

9.菩薩摩訶薩大乘相者,謂三三摩地。云何為三?一、有尋有伺三摩地。二、無尋唯伺三摩地。三、無尋無伺三摩地。

10.菩薩摩訶薩大乘相者,謂十隨念。云何為十?謂佛隨念、法隨念、僧隨念、戒隨念、捨隨念、天隨念、寂靜隨念、入出息隨念、身隨念、死隨念。善現!

11.菩薩摩訶薩大乘相者,謂四靜慮、四無量、四無色定、八解脫、九次第定等所有善法,以無所得為方便者,當知是為菩薩摩訶薩大乘相。

12.菩薩摩訶薩大乘相者,謂如來十力。云何為十? 

  「善現!若無所得而為方便,如實了知因果等法處非處相,是為第一。 
  「善現!若無所得而為方便,如實了知諸有情類過去、未來、現在種種諸業法受因果別相,是為第二。 
  「若無所得而為方便,如實了知世間非一種種界相,是為第三。 
  「若無所得而為方便,如實了知諸有情類非一勝解種種勝解,是為第四。 
  「若無所得而為方便,如實了知諸有情類諸根勝劣,是為第五。 
  「若無所得而為方便,如實了知遍行行相,是為第六。 
  「若無所得而為方便,如實了知諸有情類根、力、覺支、解脫、靜慮、等持、等至、染淨差別,是為第七。 
  「若無所得而為方便,如實了知諸有情類有無量種宿住差別,是為第八。 
  「若無所得而為方便,如實了知諸有情類有無量種死生差別,是為第九。 
  「若無所得而為方便,如實了知諸漏永盡,得無漏心解脫,得無漏慧解脫,於現法中自作證具足住,能正了知我生已盡、梵行已立、所作已辦、不受後有,是為第十。 
  「善現當知!是為菩薩摩訶薩大乘相。 

13.菩薩摩訶薩大乘相者,謂四無所畏。云何為四?

1).    若無所得而為方便,自稱我是正等覺者,設有沙門、若婆羅門、若天魔梵、或餘世間,依法立難及令憶念,言於是法非正等覺,我於彼難正見無因。以於彼難見無因故,得安隱住無怖無畏,自稱我處大仙尊位,於大眾中正師子吼轉妙梵輪。其輪清淨正真無上,一切沙門、若婆羅門、若天魔梵、或餘世間,皆無有能如法轉者。是為第一。

2).    若無所得而為方便,自稱我已永盡諸漏,設有沙門、若婆羅門、若天魔梵、或餘世間,依法立難及令憶念,言如是漏未得永盡,我於彼難正見無因。以於彼難見無因故,得安隱住無怖無畏,自稱我處大仙尊位,於大眾中正師子吼轉妙梵輪。其輪清淨正真無上,一切沙門、若婆羅門、若天魔梵、或餘世間,皆無有能如法轉者。是為第二。

3).    若無所得而為方便,為諸弟子說障道法,設有沙門、若婆羅門、若天魔梵、或餘世間,依法立難及令憶念,言習此法不能障道,我於彼難正見無因。以於彼難見無因故,得安隱住無怖無畏,自稱我處大仙尊位,於大眾中正師子吼轉妙梵輪。其輪清淨正真無上,一切沙門、若婆羅門、若天魔梵、或餘世間,皆無有能如法轉者。是為第三。

4).    若無所得而為方便,為諸弟子說盡苦道,設有沙門、若婆羅門、若天魔梵、或餘世間,依法立難及令憶念,言修此道不能盡苦,我於彼難正見無因。以於彼難見無因故,得安隱住無怖無畏,自稱我處大仙尊位,於大眾中正師子吼轉妙梵輪。其輪清淨正真無上,一切沙門、若婆羅門、若天魔梵、或餘世間,皆無有能如法轉者。是為第四。

14.菩薩摩訶薩大乘相者,謂四無礙解。云何為四?一、義無礙解。二、法無礙解。三、詞無礙解。四辯無礙解。

15.菩薩摩訶薩大乘相者,謂十八佛不共法。云何十八?

1)      謂諸如來、應、正等覺,常無誤失,

2)      無卒暴音,

3)      無忘失念,

4)      無種種想,

5)      無不定心,

6)      無不擇捨,

7)      志欲無退,

8)      精進無退,

9)      念無退,

10)   慧無退,

11)   解脫無退,

12)   解脫知見無退,

13)   一切身業智為前導隨智而轉,

14)   一切語業智為前導隨智而轉,

15)   一切意業智為前導隨智而轉,

16)   於過去世所起智見無著無礙,

17)   於未來世所起智見無著無礙,

18)  於現在世所起智見無著無礙。

. 迴向

願持誦大般若經(415)功德,與一切有情同共迴向無上正等菩提,願同證得一切智智。

2023年1月2日 星期一

2023 全球拜佛日_1/2(一) 上午場

 緣起

2023 全球拜佛日 🙏 元旦登場】

1/2() 上午場

09:0009:45 供燈及總迴向

09:4510:15 全球共拜一輪

🎬 直播網址: https://youtu.be/9dviHxy5SfQ


心得

瑜伽自在密勒日巴: 「緣起心要即迴向,後應殷重而迴向。」


三、迴向

願今日(2023/1/2)拜懺功德,與一切有情同共迴向無上正等菩提,願同證得一切智智。


2022年12月28日 星期三

18宗03 12/28課程

 12/28課程

一、課程內容:

1、 穿線114-2、114-3講 若對聽眾觀過絕對修不成依止法( 二)

2、 教室長觀懷與奉茶

3、攝類學四種回答練習


隨喜大家珍惜暇滿聞思、應時聽聞,大家共同研討,作師父老師歡喜的事。


二.心得:常行依師法,當對同行觀過時,依上師教誡學習轉念(2023/1/1)。

2022年12月27日 星期二

卷第三百七十二

 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卷第三百七十二<2022.12.27>

初分遍學道品第六十四之七

初分三漸次品第六十五之一

一、摘錄:

1.具壽善現白佛言:「世尊!若一切法皆以無性為自性者,云何如來於一切法無性為性現等正覺,現等覺已,於一切法及諸境界皆得自在?」
  佛言:「善現!如是!如是!一切法皆以無性為自性,我本修學菩薩道時,無倒修行布施、淨戒、安忍、精進、靜慮、般若波羅蜜多,離欲惡不善法,有尋有伺,離生喜樂,入初靜慮具足住;尋伺寂靜,內等淨,心一趣性,無尋無伺,定生喜樂,入第二靜慮具足住;離喜住捨,正念正知,身受樂聖說應捨,入第三靜慮具足住;斷樂斷苦,先喜憂沒,不苦不樂,捨念清淨,入第四靜慮具足住。我於爾時,於諸靜慮及靜慮支,雖善取相而無所執,於諸靜慮及靜慮支都無味著,於諸靜慮及靜慮支都無所得。我於爾時,於諸靜慮以清淨行相無所分別具足安住。我於爾時,於諸靜慮及靜慮支善淳熟已,令心發起神境智證通,亦令心發起天耳智證通,亦令心發起他心智證通,亦令心發起宿住隨念智證通,亦令心發起天眼智證通。我於爾時,於所發起諸智證通,雖善取相而無所執,於所發起諸智證通都無味著,於所發起諸智證通都無所得。我於爾時,於所發起諸智證通,以如虛空見無所分別具足安住。

2. 「善現!是菩薩摩訶薩既思惟已,發趣無上正等菩提,為普救度諸有情故,作漸次業、修漸次學、行漸次行。如過去世諸菩薩摩訶薩發趣無上正等菩提,先修漸次業、學、行故,證得無上正等菩提,是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,先應修行布施波羅蜜多,次應修行淨戒波羅蜜多,次應修行安忍波羅蜜多,次應修行精進波羅蜜多,次應修行靜慮波羅蜜多,後應修行般若波羅蜜多。

 二、心得&整理

1. 試譯: 具壽善現向佛說: 「若是一切世間事物法則都是因緣和合而生,以無性(空性)為自性,那如來如何在一切世間事物都是空的狀態下,覺悟到真正平等的佛果智慧;如何在一切世間事物及各種境界中,都能得到自在?

 三、迴向

    1.願持誦大般若經(372)功德,與一切有情同共迴向無上正等菩提,願同證得一切智智。

卷第四百六

第二分善現品第六之一 (2025.10.10) 一、摘錄  「復次,善現!譬如外事所有草、木、根、莖、枝、葉及花、果等唯有假名,如是名假不生不滅,唯假施設謂為外事草、木、根等。如是一切唯有假名,此諸假名不在內不在外不在兩間,不可得故。如是,善現!若菩薩摩訶薩、若般若波羅蜜多、若此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