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2月19日 星期六

1307  201552
廣論:P222L4~P223L9
手抄(第十二冊):P271L1~P284LL1

1.科判:(*表本週進度)
壬二 如次正修分三 
   癸一 修習希求利他之心分二 
    子一 引發生起此心所依分二 
      丑一 於諸有情令心平等 
      丑二 修此一切成悅意相 
    子二 正發此心分三 
     丑一 修慈 
    *丑二 修悲 
    *丑三 修增上意樂 
    癸二 修習希求菩提之心 
    癸三 明所修果即為發心
2. 真正修學的重心在修菩提心。

3. 我們真正在修學佛法當中,主要的有兩樣東西:一個智資糧,一個福資糧。智慧資糧,就是像母一樣,這是空解;福德資糧方便,就是大悲為上首的菩提心,就像父

4.我們必須應該認識的:所謂修行、修行,根本原因知道了,根本的方法也在這個地方。你拿著這一點隨便做什麼事情,一切時處無非是藉著這個外境來幫助你、來策勵你。幫助、策勵不外幾樣東西,
第一個淨除罪障,
第二個積聚資糧,
第三個,回向增長無盡。

5. 《修次中篇》云:「此即大悲,或住定中,或於一切威儀之中,於一切時一切有情皆當修習。」悲是一例,隨修何等所緣行相,一切皆同。如大德月大論師云:「心樹自從無始時,煩惱苦汁所潤滋,不能改為甘美味,一滴德水有何益?」謂如極苦「嘀噠」大樹,以一二滴糖汁澆灌不能令甜。如是無始煩惱苦味薰心相續,少少修習慈悲等德,悉無所成。是故應須相續修習。(修行需極精進 !)

2015年12月13日 星期日

1307  201549
廣論:P217L4~P219L7
手抄(第十二冊):P205LL2~P236L7

1.  在本論剛一開始的時候,教我們修行的時候,先修什麼?修皈依。他修皈依的時候,幾個條件,第四個條件,坐下了,然後你就坐在這個地方,皈依觀想資糧田,那就是我們的三寶,它一定要明現,跟你的身心相續和合。因為你看得清清楚楚前面是佛,然後你了解得明明白白你現在是苦,所以我現在的苦,一心皈投這個佛。那是下腳第一步,這已經有了;萬一沒 (p207) 有,那麼你要怎麼樣?懺悔業障、積聚資糧,然後等等。

2.  師父說的第四個條件,是指廣論41頁六加行中第四加行

【既安住已,歸依發心,決定令與相續和合。於前虛空明現觀想,廣大行派,及深見派,傳承諸師。復有無量諸佛菩薩,聲聞獨覺,及護法眾為資糧田。】


2015年12月12日 星期六

1307  201552
廣論:P222L4~P223L9
手抄(第十二冊):P271L1~P284LL1

1.科判:(*表本週進度)
壬二 如次正修分三 
   癸一 修習希求利他之心分二 
    子一 引發生起此心所依分二 
      丑一 於諸有情令心平等 
      丑二 修此一切成悅意相 
    子二 正發此心分三 
     丑一 修慈 
    *丑二 修悲 
    *丑三 修增上意樂 
    癸二 修習希求菩提之心 
    癸三 明所修果即為發心

2.真正修學的重心在修菩提心。

3.我們真正在修學佛法當中,主要的有兩樣東西:一個智資糧,一個福資糧。智慧資糧,就是像母一樣,這是空解;福德資糧方便,就是大悲為上首的菩提心,就像父

4.我們必須應該認識的:所謂修行、修行,根本原因知道了,根本的方法也在這個地方。你拿著這一點隨便做什麼事情,一切時處無非是藉著這個外境來幫助你、來策勵你。幫助、策勵不外幾樣東西,
第一個淨除罪障,
第二個積聚資糧,
第三個,回向增長無盡。

5. 《修次中篇》云:「此即大悲,或住定中,或於一切威儀之中,於一切時一切有情皆當修習。」悲是一例,隨修何等所緣行相,一切皆同。如大德月大論師云:「心樹自從無始時,煩惱苦汁所潤滋,不能改為甘美味,一滴德水有何益?」謂如極苦「嘀噠」大樹,以一二滴糖汁澆灌不能令甜。如是無始煩惱苦味薰心相續,少少修習慈悲等德,悉無所成。是故應須相續修習。(修行需極精進 !)

2015年11月29日 星期日

1307  201548
廣論:P213LL5~P217L4
手抄(第十二冊):P178L5~P201LL3

1.科判:(*表本週進度)

壬二 如次正修分三 
   癸一 修習希求利他之心分二 
    子一 引發生起此心所依分二 
     *丑一 於諸有情令心平等 
     *丑二 修此一切成悅意相 
    子二 正發此心分三 
     丑一 修慈 
     丑二 修悲 
     丑三 修增上意樂 
    癸二 修習希求菩提之心 
    癸三 明所修果即為發心

2. 我們現在的心就是心識的識,心識的心那麼這個心識本身,一定「三事和合觸」,你的根對了境,然後生起了這個心理來

3. 祖師大德的精進相:「你平常的時候儘管做不到,可是你一直發那個願,說我決心一定要克服這個。」克服的什麼呢?不但現行一定要破,然後這個種子習氣一定要徹底拔除,絕不遺剩!發了這個心,然後你找種種的方法,怎麼樣在行持上面去做到它,千萬不要一點寬恕,不要一點藉口。

4. 資糧善當中精進是第一

5. 我們無始生死當中,就在凡夫當中已經轉了不曉得多少趟了。轉了多少趟當中,大家沒有一種關係沒有發生過,各式各樣的關係都有過。
1307  201546
廣論:P213L5~P215L7
手抄(第十二冊):P149LL6~P179L3
1.科判:(*表本週進度)
戊三 於上士道次修心分三 
      已一 顯示入大乘門惟是發心 
      已二 如何發生此心道理分四 
       庚一 由依何因如何生起 
       庚二 修菩提心次第分二 
        辛一 修七種因果教授分二 
         壬一 於其漸次令發定解分二 
          癸一 開示大乘道之根本即是大悲 
         * 癸二 諸餘因果是此因果道理 
          壬二 如次正修分三 
           癸一 修習希求利他之心分二 
           子一 引發生起此心所依分二 
            *丑一 於諸有情令心平等 
            丑二 修此一切成悅意相 
           子二 正發此心分三 
            丑一 修慈 
            丑二 修悲 
            丑三 修增上意樂 
          癸二 修習希求菩提之心 
          癸三 明所修果即為發心 
        辛二 依寂天佛子著述而修分三 
         壬一 思惟自他能換勝利及不換過患 
         壬二 若能修習彼心定能發生 
         壬三 修習自他相換法之次第分二 
          癸一 除其障礙 
          癸二 正明修法

2. 所以他(廣論,宗喀巴大師)處處地方告訴我們,你前面一定要什麼?淨除罪障、集聚資糧。有罪障,障在那裡,固然學不進去,你資糧不夠也學不上來。

3. 「無量捨」就是在任何情況之下,你的心裡邊不管緣任何有情,沒有一點點討厭,沒有一點點執著,沒有一點點其他的,就是一模一樣的這個心情(無量捨,捨掉怨、親。捨的反義詞就是執著,自己的體會。)

2015年11月23日 星期一

南15備03 週48
新版手抄卷8P4~P9

師父說:被"我們以前造的這個業,死死地困死"(大般若經第四會講記),最近自覺對被"惑業纏死"很有體會,由於無明與業習氣,造成我的周遭環境與看到的世界是這個樣。可以努力做的事,除了持續懺悔外,其實也在"等"(為什麼要等,因為真的不知道,如何從"被業死死地困死"中脫離),早日開智慧眼目、趨入修行,成就無上菩提。

戒→定→慧是成就無上菩提的次第,南山律在家備覽為在家居士開了戒學的方便之門。真的很期待,也很興奮,可以在師法友的帶領下,得解如來真實義。

2015年11月13日 星期五

1307  201539
廣論:P99L1~P112L4
手抄(第十二冊):P210L4~P210LL4

1.「如病」,那個病是什麼?三毒(貪、瞋、痴)。
2.下士告訴我們:暇滿、無常、皈依。
3.中士道就講苦。一定要了解眼前我們貪著難捨的真正的內涵是苦。要由苦諦、苦推動我們去修行,然後由集諦找到!我們從哪裡去下手。
4.煩惱─那是繫縛我們的生死的根本。實際上我們現在就在那煩惱病當中。這個就跟前面說的具六想當中的第一個概念就有了。
5.生死輪迴當中的主要的因,所謂集諦就是這個「惑」跟「業」兩樣東西,那個是會把我們綁在生死當中的,而最主要的上首,是惑,就是煩惱。這個地方告訴我們:正明煩惱,生起次第,煩惱之因,煩惱過患。煩惱的過患,大家要好好地觀察、去思惟,因為了解了過患,所以要去斷除它。
6.煩惱是什麼行相?總相就是任何一樣東西生起來的時候,心裡不寂靜。不寂靜,我們體會不到,但是那個生起來的時候,你跟著它在轉。實際上眼前我們一切時處,我們現在的心相就是個煩惱相。我們現在這個煩惱相是什麼呢?可以說在癡相當中,還在集諦。
7.煩惱的別相,貪、瞋、癡、慢、疑。

卷第四百六

第二分善現品第六之一 (2025.10.10) 一、摘錄  「復次,善現!譬如外事所有草、木、根、莖、枝、葉及花、果等唯有假名,如是名假不生不滅,唯假施設謂為外事草、木、根等。如是一切唯有假名,此諸假名不在內不在外不在兩間,不可得故。如是,善現!若菩薩摩訶薩、若般若波羅蜜多、若此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