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12月24日 星期日

卷第三百八十五

初分諸法平等品<2023/12/24 >

法界何在?

從緣所生諸法非法界,亦不離從緣所生諸法別有法界;從緣所生諸法即法界,法界即從緣所生諸法。

2023年10月7日 星期六

卷第三百八十一

 初分諸功德相品第六十八之三<2023.10.7>

.摘錄

1.  「善現!云何如來、應、正等覺三十二大士相?善現!世尊足下有平滿相,妙善安住猶如奩底,地雖高下,隨足所蹈皆悉坦然無不等觸,是為第一。世尊足下千輻輪文,輞轂眾相無不圓滿,是為第二。世尊手足皆悉柔軟,如睹羅綿勝過一切,是為第三。世尊手足一一指間,猶如鴈王咸有鞔網,金色交絡文同綺畫,是為第四。世尊手足所有諸指,圓滿纖長甚可愛樂,是為第五。世尊足跟廣長圓滿,與趺相稱勝餘有情,是為第六。世尊足趺脩高充滿,柔軟妙好與跟相稱,是為第七。世尊雙[+][漸次纖圓,如瑿泥邪仙鹿王[+],是為第八。世尊雙臂脩直[+]圓,如象王鼻平立摩膝,是為第九。世尊陰相勢峰藏密,其猶龍馬亦如象王,是為第十。世尊毛孔各一毛生,柔潤紺青右旋宛轉,是第十一。世尊髮毛端皆上靡,右旋宛轉柔潤紺青,嚴金色身甚可愛樂,是第十二。世尊身皮細薄潤滑,塵垢水等皆所不住,是第十三。世尊身皮皆真金色,光潔晃曜如妙金臺,眾寶莊嚴眾所樂見,是第十四。世尊兩足、二手掌中、頸及雙肩七處充滿,是第十五。世尊肩項圓滿殊妙,是第十六。世尊髆腋悉皆充實,是第十七。世尊容儀圓滿端直,是第十八。世尊身相脩廣端嚴,是第十九。世尊體相縱廣量等,周匝圓滿如諾瞿陀,是第二十。世尊頷臆並身上半,威容廣大如師子王,是二十一。世尊常光面各一尋,是二十二。世尊齒相四十齊平,淨密根深白踰珂雪,是二十三。世尊四牙鮮白鋒利,是二十四。世尊常得味中上味,喉脈直故能引身中諸支節脈所有上味,風熱痰病不能為雜,由彼不雜脈離沈浮、延縮、壞損、癰曲等過,能正吞咽津液通流故,身心適悅常得上味,是二十五。世尊舌相薄淨廣長,能覆面輪至耳髮際,是二十六。世尊梵音詞韻弘雅,隨眾多少無不等聞,其聲洪震猶如天鼓,發言婉約如頻迦音,是二十七。世尊眼睫猶若牛王,紺青齊整不相雜亂,是二十八。世尊眼睛紺青鮮白,紺(別本有作「紅」者)環間飾皎潔分明,是二十九。世尊面輪其猶滿月,眉相皎淨如天帝弓,是第三十。世尊眉間有白毫相,右旋柔軟如睹羅綿,鮮白光淨踰珂雪等,是三十一。世尊頂上烏瑟膩沙,高顯周圓猶如天蓋,是三十二。善現!是名三十二大士相。

2.  「善現!云何如來、應、正等覺八十隨好?善現!世尊指爪狹長薄潤,光潔鮮淨如花赤銅,是為第一。世尊手足指圓纖長,[+]直柔軟節骨不現,是為第二。世尊手足各等無差,於諸指間悉皆充密,是為第三。世尊手足圓滿如意,軟淨光澤色如蓮花,是為第四。世尊筋脈盤結堅固深隱不現,是為第五。世尊兩踝俱隱不現,是為第六。世尊行步直進庠審如龍象王,是為第七。世尊行步威容齊肅如師子王,是為第八。世尊行步安平庠序,不過不減猶如牛王,是為第九。世尊行步進止儀雅猶如鵝王,是為第十。世尊迴顧必皆右旋,如龍象王舉身隨轉,是第十一。世尊支節漸次[+]圓妙善安布,是第十二。世尊骨節交結無隙猶若龍槃(別本有作「盤」者),是第十三。世尊膝輪妙善安布堅固圓滿,是第十四。世尊隱處其文妙好,威勢具足圓滿清淨,是第十五。世尊身支潤滑柔軟,光悅鮮淨塵垢不著,是第十六。世尊身容敦肅無畏常不怯弱,是第十七。世尊身支堅固稠密善相屬者(別本有作「著」者),是第十八。世尊身支安定敦重,曾不掉動圓滿無壞,是第十九。世尊身相猶如仙王,周匝端嚴光淨離翳,是第二十。世尊身有周匝圓光,於行等時恒自照曜,是二十一。世尊腹形方正無欠(別本有作「缺」者),柔軟不現眾相莊嚴,是二十二。世尊臍深右旋,圓妙清淨光澤,是二十三。世尊臍厚不窊不凸周匝妙好,是二十四。世尊皮膚遠離疥癬,亦無黶點、疣贅等過,是二十五。世尊手掌充滿柔軟,足下安平,是二十六。世尊手文深長明直潤澤不斷,是二十七。世尊脣色光潤丹暉,如頻婆果上下相稱,是二十八。世尊面門不長不短、不大不小如量端嚴,是二十九。世尊舌相軟薄廣長如赤銅色,是第三十。世尊發聲威震深遠,如象王吼明朗清徹,是三十一。世尊音韻美妙具足如深谷響,是三十二。世尊鼻高脩而且直,其孔不現,是三十三。世尊諸齒方整鮮白,是三十四。世尊諸牙圓白光潔漸次鋒利,是三十五。世尊眼淨青白分明,是三十六。世尊眼相脩廣,譬如青蓮華葉甚可愛樂,是三十七。世尊眼睫上下齊整稠密不白,是三十八。世尊雙眉長而不白緻而細軟,是三十九。世尊雙眉綺靡順次紺琉璃色,是第四十。世尊雙眉高顯光潤形如初月,是四十一。世尊耳厚廣大脩長輪埵成就,是四十二。世尊兩耳綺麗齊平離眾過失,是四十三。世尊容儀能令見者無損無染皆生愛敬,是四十四。世尊額廣圓滿平正形相殊妙,是四十五。世尊身分上半圓滿,如師子王威嚴無對,是四十六。世尊首髮脩長紺青稠密不白,是四十七。世尊首髮香潔細軟潤澤旋轉,是四十八。世尊首髮齊整無亂亦不交雜,是四十九。世尊首髮堅固不斷永無褫落,是第五十。世尊首髮光滑殊妙塵垢不著,是五十一。世尊身分堅固充實逾那羅延,是五十二。世尊身體長大端直,是五十三。世尊諸竅清淨圓好,是五十四。世尊身支勢力殊勝無與等者,是五十五。世尊身相眾所樂觀常(別本有作「嘗」者)無厭足,是五十六。世尊面輪脩廣得所,皎潔光淨如秋滿月,是五十七。世尊顏貌舒泰光顯,含笑先言唯向不背,是五十八。世尊面貌光澤熙怡,遠離顰蹙青赤等過,是五十九。世尊身皮清淨無垢常無臭穢,是第六十。世尊所有諸毛孔中常出如意微妙之香,是六十一。世尊面門常出最上殊勝之香,是六十二。世尊首相周圓妙好,如末達那亦猶天蓋,是六十三。世尊身毛紺青光淨,如孔雀項紅暉綺飾色類赤銅,是六十四。世尊法音隨眾大小不增不減應理無差,是六十五。世尊頂相無能見者,是六十六。世尊手足指網(別本有作「約」者)分明,莊嚴妙好如赤銅色,是六十七。世尊行時其足去地如四指量而現印文,是六十八。世尊自持不待他衛,身無傾動亦不逶迤,是六十九。世尊威德遠震一切,惡心見喜恐怖見安,是第七十。世尊音聲不高不下,隨眾生意和悅與言,是七十一。世尊能隨諸有情類言音意樂而為說法,是七十二。世尊一音演說正法,隨有情類各令得解,是七十三。世尊說法咸依次第,必有因緣言無不善,是七十四。世尊等觀諸有情類,讚善毀惡而無愛憎,是七十五。世尊所為先觀後作,軌範具足令識善淨,是七十六。世尊相好,一切有情無能觀盡,是七十七。世尊頂骨堅實圓滿,是七十八。世尊顏容常少不老好巡舊處,是七十九。世尊手足及胸臆前俱有吉祥喜旋德相,文同綺畫色類朱丹,是第八十。善現!是名八十隨好。

3.「善現!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,見一切法皆悉空已,為諸有情宣說諸法令離顛倒。雖為有情宣說諸法,而於有情都無所得,於一切法亦無所得,於諸空相不增不減、無取無捨,由是因緣雖說諸法而無所說。善現!是菩薩摩訶薩於一切法如是觀時,於一切法得無障智,由此智故不壞諸法無二分別,為諸有情如實宣說,令離妄想顛倒執著,隨其所應趣三乘果。

. 迴向

願持誦大般若經(381)功德,與一切有情同共迴向無上正等菩提,願同證得一切智智。

2023年7月9日 星期日

卷第三百七十六

初分無相無得品第六十六之四<2023.7.9>


.摘錄

1. 佛告善現:「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,能以離相無漏之心而行布施,若諸有情須食與食,須飲與飲,須衣服與衣服,須臥具與臥具,須車乘與車乘,須僮僕與僮僕,須珍寶與珍寶,須財穀與財穀,須香花與香花,須舍宅與舍宅,須莊嚴具與莊嚴具,乃至隨彼所須資具悉皆施與,若有須內頭目、髓腦、皮肉、肢節、筋骨、身命亦皆施與,若有須外國城、妻子、所愛親屬、種種莊嚴歡喜施與。如是施時,設有人來現前訶毀:『咄哉!大士!何用行此無益施,為如是施者今世後世多諸苦惱!』是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故,雖聞其言而不退屈,但作是念:『彼人雖來訶毀於我,而我不應心生憂悔,我當勇猛施諸有情所須財物,身心無倦。』
  「是菩薩摩訶薩持此施福,與諸有情平等共有迴向無上正等菩提。如是布施及迴向時不見其相,所謂不見誰施、誰受、所施何物、於何而施、由何而施、為何故施、云何行施,亦復不見誰能迴向、何所迴向、於何迴向、由何迴向、為何迴向、云何迴向,於如是等一切事物皆悉不見。何以故?如是諸法,或由內空故空,或由外空故空,或由內外空故空,或由空空故空,或由大空故空,或由勝義空故空,或由有為空故空,或由無為空故空,或由畢竟空故空,或由無際空故空,或由散空故空,或由無變異空故空,或由本性空故空,或由自相空故空,或由共相空故空,或由一切法空故空,或由不可得空故空,或由無性空故空,或由自性空故空,或由無性自性空故空。

2. 「是菩薩摩訶薩由此淨戒波羅蜜多圓滿清淨方便善巧,起四靜慮勝進分,無味著為方便故發諸神通。是菩薩摩訶薩用異熟生清淨天眼,恒見十方無邊世界,現在諸佛安隱住持,為諸有情宣說正法,見已乃至證得無上正等菩提能不忘失。是菩薩摩訶薩用超過人清淨天耳,恒聞十方諸佛說法,聞已乃至證得無上正等菩提能不忘失,隨所聞法能作自他諸利樂事無空過者。是菩薩摩訶薩用他心差別智,知十方佛及諸有情心、心所法,知已能起一切有情諸利樂事。是菩薩摩訶薩用宿住隨念智,知諸有情先所造業,由所造業不失壞故,生彼彼處受諸苦樂,知已為說本業因緣,令其憶知作饒益事。是菩薩摩訶薩用漏盡智安立有情,或令住預流果,或令住一來果,或令住不還果,或令住阿羅漢果,或令住獨覺菩提,或令住菩薩摩訶薩位,或令住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以要言之,是菩薩摩訶薩在在處處,隨諸有情堪能差別,方便善巧令其安住諸善法中。

. 迴向

願持誦大般若經(376)功德,與一切有情同共迴向無上正等菩提,願同證得一切智智。

2023年3月19日 星期日

2023/03/19居佛八 心得回饋分享

 一. 速記

1. 我是存在的,要破除的是對我不正確認知的我執。

2. 我執的破除有助於消除煩惱。

3. 中觀師: 諸法無諦實,要透過心識安立上去的力量。其中自續師:境跟心的安立各半;應成師:沒有境方成立。

4. 經中說:「如依諸支聚,而說為馬車,如是依諸蘊,說世俗有情。」這一切內道安立補特伽羅的方式,所依靠的根據無一例外都是這段經文,但是闡發詞句力量的方式不同。

. 迴向

願今2023/03/19居佛八學習功德,與一切有情同共迴向無上正等菩提,願同證得一切智智。

2023年3月18日 星期六

2023/03/18居佛八 心得回饋分享

 

<廣論> (P11L7~P11LL2)

是故應當依善依怙,於其一切正言,皆是一數取趣成佛支緣,所有道理,令起定解。諸現能修者即當修習。諸現未能實進止者,亦不應以自未能趣而為因相,即便棄捨。應作是思,願於何時於如是等,由趣遮門,現修學耶。遂於其因,集積資糧,淨治罪障,廣發正願。以是不久,漸漸增長智慧能力,於彼一切悉能修學。善知識敦巴仁波卿亦云:「能知以四方道,攝持一切聖教者,謂我師長。」此語即是極大可觀察處。由是因緣,以此教授能攝經咒一切扼要,於一補特伽羅成佛道中而正引導。故此具足通達一切聖教無違殊勝。

<廣海明月458>

()

1. 發心究竟二不別,如是二心初心難。《華嚴經疏》

2. 應作是思:願於何時於如是等,由趣遮門,現修學耶。

(比如說我們會在很多緣起點上會發現:奇怪!我想要超越的這個點怎麼就是超越不了呢?但實際上是前面那個正知見沒有,就「應作是思」那個地方要解決)

3.遂於其因,集積資糧,淨治罪障,廣發正願。

4.以是不久,漸漸增長智慧能力,於彼一切悉能修學。

().

1.真正難的還不是究竟圓滿成佛,而是初心。

2.那麼對我們現在來說,我們現在要走到的第一步,就是這個發大菩提心,所以對我們現在的「近」果,我們期望的是大菩提心。3.那麼請問你達到這個果的因是什麼?這個才是我們現在重要的!你假定在這個地方能夠把握得住,走進去行持的話,你就對了!

4.現在真正難的就是這個──正知見。要想得到正知見,要找到善知識,要想找到善知識,主要的還要看自己

5.一早起來第一個唸頭,要安立:

祈請上師安住在我的頂門,安住在我的心間。

().

1. 修信念恩它就是一切道次第的養料,修信念恩如果修不起來,後面全都沒有!其實這是很奇怪的事情,就是為什麼一定要有一個上師的加持力?為什麼我們行者一定要作師所喜,然後證德才會在內心中生起來,這是一個非常奇怪的事情,但是就是法爾如是的道理。你自己不能生起來嗎?就是不行!一定要他加持。

2. 可能也是突顯了一種緣起法,應該是合乎於空性的。斷一分過失、增長一分功德,沒有一個不是上師的加持,它是周遍喔!周遍!所以依止法周遍於所有的道次第,哪個力都是由它深沉有力的那個腳步、上師歡喜力的加持。所以如果能夠在第一個道次第善巧的話、善巧事師法的話,那趣入成佛如探囊取物,這是很多大成就者說的。

 

.迴向

願今2023/03/18居佛八學習功德,與一切有情同共迴向無上正等菩提,願同證得一切智智。

 

2023年3月12日 星期日

2023/03/12居佛八 心得回饋分享

 

今天學到什麼未來有幫助的(總結一條):

今天早上課程有全廣456,強調發願及迴向之重要性。平常每天有拜35佛懺的習慣,但未加上發願及迴向。今後拜懺儀軌改變如下:

一.發願:為利有情願成佛。願有如來32相及80隨行好。

二.拜懺

三.迴向: 願今日拜懺功德,與一切有情同共迴向無上正等菩提,願同證得一切智智。

2023年1月21日 星期六

卷第四百一十五


第二分念住等品第十七之二<2013.01.19>

一.  緣起

2023/1/19 寶玉班長Line 群族通知

年終團聚誦經祈求度母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過年前肯定是忙碌的,若您還有一點時間,歡迎共修,為自己為身邊的家人朋友同學祈求送祝福,明年會更好,學法順緣俱足。

為世界和平戰爭止息疾疫遠離環境改善....

祈求善知識長久住世,長轉法輪,建寺圓滿...

共修日期--1/19周四晚上1920

 預定流程--前面等待時間播放老師唱誦度母咒

 1.法師前言提策 2.誦般若經415卷。3.唱頌"聖母度母咒。 4.迴向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.摘錄

1.菩薩摩訶薩大乘相者,謂四神足。云何為四?

若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,以無所得而為方便,修欲三摩地斷行成就神足,依離、依無染、依滅、迴向捨,是為第一。

修勤三摩地斷行成就神足,依離、依無染、依滅、迴向捨,是為第二。

修心三摩地斷行成就神足,依離、依無染、依滅、迴向捨,是為第三。

修觀三摩地斷行成就神足,依離、依無染、依滅、迴向捨,是為第四。

 

2. 菩薩摩訶薩大乘相者,謂五根。云何為五?

若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,以無所得而為方便,所修信根、精進根、念根、定根、慧根。

3. 菩薩摩訶薩大乘相者,謂五力。云何為五?

若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,以無所得而為方便,所修信力、精進力、念力、定力、慧力。

4.菩薩摩訶薩大乘相者,謂七等覺支。云何為七?

若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,以無所得而為方便,所修念等覺支、擇法等覺支、精進等覺支、喜等覺支、輕安等覺支、定等覺支、捨等覺支,依離、依無染、依滅、迴向捨。

 

5.菩薩摩訶薩大乘相者,謂八聖道支。云何為八?

若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,以無所得而為方便,所修正見、正思惟、正語、正業、正命、正精進、正念、正定,依離、依無染、依滅、迴向捨。

 

6.菩薩摩訶薩大乘相者,謂三三摩地。云何為三?(2023/1/24)

若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,以無所得而為方便,觀一切法自相皆空,其心安住,名空解脫門,亦名空三摩地,是為第一。

觀一切法自相空故皆無有相,其心安住,名無相解脫門,亦名無相三摩地,是為第二。

觀一切法自相空故皆無所願,其心安住,名無願解脫門,亦名(別本有一「為」字)無願三摩地,是為第三。

7.菩薩摩訶薩大乘相者,謂十一智。云何十一?

謂法智、類智、他心智、世俗智、苦智、集智、滅智、道智、盡智、無生智、如說智。

8. 菩薩摩訶薩大乘相者,謂三根:一、未知當知根,二、已知根,三、具知根。

9.菩薩摩訶薩大乘相者,謂三三摩地。云何為三?一、有尋有伺三摩地。二、無尋唯伺三摩地。三、無尋無伺三摩地。

10.菩薩摩訶薩大乘相者,謂十隨念。云何為十?謂佛隨念、法隨念、僧隨念、戒隨念、捨隨念、天隨念、寂靜隨念、入出息隨念、身隨念、死隨念。善現!

11.菩薩摩訶薩大乘相者,謂四靜慮、四無量、四無色定、八解脫、九次第定等所有善法,以無所得為方便者,當知是為菩薩摩訶薩大乘相。

12.菩薩摩訶薩大乘相者,謂如來十力。云何為十? 

  「善現!若無所得而為方便,如實了知因果等法處非處相,是為第一。 
  「善現!若無所得而為方便,如實了知諸有情類過去、未來、現在種種諸業法受因果別相,是為第二。 
  「若無所得而為方便,如實了知世間非一種種界相,是為第三。 
  「若無所得而為方便,如實了知諸有情類非一勝解種種勝解,是為第四。 
  「若無所得而為方便,如實了知諸有情類諸根勝劣,是為第五。 
  「若無所得而為方便,如實了知遍行行相,是為第六。 
  「若無所得而為方便,如實了知諸有情類根、力、覺支、解脫、靜慮、等持、等至、染淨差別,是為第七。 
  「若無所得而為方便,如實了知諸有情類有無量種宿住差別,是為第八。 
  「若無所得而為方便,如實了知諸有情類有無量種死生差別,是為第九。 
  「若無所得而為方便,如實了知諸漏永盡,得無漏心解脫,得無漏慧解脫,於現法中自作證具足住,能正了知我生已盡、梵行已立、所作已辦、不受後有,是為第十。 
  「善現當知!是為菩薩摩訶薩大乘相。 

13.菩薩摩訶薩大乘相者,謂四無所畏。云何為四?

1).    若無所得而為方便,自稱我是正等覺者,設有沙門、若婆羅門、若天魔梵、或餘世間,依法立難及令憶念,言於是法非正等覺,我於彼難正見無因。以於彼難見無因故,得安隱住無怖無畏,自稱我處大仙尊位,於大眾中正師子吼轉妙梵輪。其輪清淨正真無上,一切沙門、若婆羅門、若天魔梵、或餘世間,皆無有能如法轉者。是為第一。

2).    若無所得而為方便,自稱我已永盡諸漏,設有沙門、若婆羅門、若天魔梵、或餘世間,依法立難及令憶念,言如是漏未得永盡,我於彼難正見無因。以於彼難見無因故,得安隱住無怖無畏,自稱我處大仙尊位,於大眾中正師子吼轉妙梵輪。其輪清淨正真無上,一切沙門、若婆羅門、若天魔梵、或餘世間,皆無有能如法轉者。是為第二。

3).    若無所得而為方便,為諸弟子說障道法,設有沙門、若婆羅門、若天魔梵、或餘世間,依法立難及令憶念,言習此法不能障道,我於彼難正見無因。以於彼難見無因故,得安隱住無怖無畏,自稱我處大仙尊位,於大眾中正師子吼轉妙梵輪。其輪清淨正真無上,一切沙門、若婆羅門、若天魔梵、或餘世間,皆無有能如法轉者。是為第三。

4).    若無所得而為方便,為諸弟子說盡苦道,設有沙門、若婆羅門、若天魔梵、或餘世間,依法立難及令憶念,言修此道不能盡苦,我於彼難正見無因。以於彼難見無因故,得安隱住無怖無畏,自稱我處大仙尊位,於大眾中正師子吼轉妙梵輪。其輪清淨正真無上,一切沙門、若婆羅門、若天魔梵、或餘世間,皆無有能如法轉者。是為第四。

14.菩薩摩訶薩大乘相者,謂四無礙解。云何為四?一、義無礙解。二、法無礙解。三、詞無礙解。四辯無礙解。

15.菩薩摩訶薩大乘相者,謂十八佛不共法。云何十八?

1)      謂諸如來、應、正等覺,常無誤失,

2)      無卒暴音,

3)      無忘失念,

4)      無種種想,

5)      無不定心,

6)      無不擇捨,

7)      志欲無退,

8)      精進無退,

9)      念無退,

10)   慧無退,

11)   解脫無退,

12)   解脫知見無退,

13)   一切身業智為前導隨智而轉,

14)   一切語業智為前導隨智而轉,

15)   一切意業智為前導隨智而轉,

16)   於過去世所起智見無著無礙,

17)   於未來世所起智見無著無礙,

18)  於現在世所起智見無著無礙。

. 迴向

願持誦大般若經(415)功德,與一切有情同共迴向無上正等菩提,願同證得一切智智。

2023年1月2日 星期一

2023 全球拜佛日_1/2(一) 上午場

 緣起

2023 全球拜佛日 🙏 元旦登場】

1/2() 上午場

09:0009:45 供燈及總迴向

09:4510:15 全球共拜一輪

🎬 直播網址: https://youtu.be/9dviHxy5SfQ


心得

瑜伽自在密勒日巴: 「緣起心要即迴向,後應殷重而迴向。」


三、迴向

願今日(2023/1/2)拜懺功德,與一切有情同共迴向無上正等菩提,願同證得一切智智。


卷第四百六

第二分善現品第六之一 (2025.10.10) 一、摘錄  「復次,善現!譬如外事所有草、木、根、莖、枝、葉及花、果等唯有假名,如是名假不生不滅,唯假施設謂為外事草、木、根等。如是一切唯有假名,此諸假名不在內不在外不在兩間,不可得故。如是,善現!若菩薩摩訶薩、若般若波羅蜜多、若此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