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2月1日 星期三

第一百四十六至一百六十五

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百四十六 至一百六十五
<初分校量功德品第三十之四十四>106.02.01

1.  云何名為宣說真正般若、靜慮、精進、安忍、淨戒、布施波羅蜜多?
經文:
爾時,天帝釋白佛言:「世尊!云何名為宣說真正般若、靜慮、精進、安忍、淨戒、布施波羅蜜多?」 
  佛言:「憍尸迦!若善男子、善女人等說無所得般若、靜慮、精進、安忍、淨戒、布施波羅蜜多,如是名為宣說真正般若、靜慮、精進、安忍、淨戒、布施波羅蜜多。」 

2.  云何諸善男子、善女人等說無所得般若波羅蜜多,名說真正般若波羅蜜多?
經文:
  時,天帝釋復白佛言:「世尊!云何諸善男子、善女人等說無所得般若波羅蜜多,名說真正般若羅蜜多?」 
  佛言:「憍尸迦!若善男子、善女人等,為發無上菩提心者宣說般若波羅蜜多,作如是言:『汝善男子應修般若羅蜜多,不應觀若無常,不應觀受、想、行、識若常若無常。何以故?色色自性空,受、想、行、識受、想、行、識自性空;是色自性即非自性,是受、想、行、識自性亦非自性,若非自性即是般若波羅蜜多。於此般若波羅蜜多,色不可得,彼常無常亦不可得;受、想、行、識皆不可得,彼常無常亦不可得。所以者何?此中尚無色等可得,何況有彼常與無常!汝若能修如是般若,是修般若波羅蜜多。』

3.146卷至第165卷共20卷之文字架構以同程式語言之迴圈(Loop)方式開展,第一迴圈(內迴圈)六度(般若、靜慮、精進、安忍、淨戒、布施) ,第二迴圈為諸法(註一) 第三迴圈(最外迴圈)為常、樂、我、淨。本卷以"般若"為內迴圈第二迴圈則依註一之諸法序,說明不應觀諸法若常若無常,若樂若苦,若我若無我,若淨若不淨;因諸法自性空,是諸法自性即非自性,若非自性即是"般若"波羅蜜多。諸法不可得,彼常、樂、我、淨及其違品亦不可得


4.為何要使用迴圈式,看起來一直重複的語法?上師在《菩提道次第廣論.四家合註》第六講佛陀的語功德(六十四韻音語)之第三十一「離重複過失」(註二)有很詳細的說明。自己體會是藉此可多串習及思維。

註一
   1.色,受、想、行、識
2.
眼處,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處
3.
色處,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處
   4.眼界,色界,眼識界,眼觸,眼觸為緣所生諸受
   5.耳界,聲界,耳識界,耳觸,耳觸為緣所生諸受
   6.鼻界,香界,鼻識界,鼻觸,鼻觸為緣所生諸受
   7.舌界,味界,舌識界,舌觸,舌觸為緣所生諸受
   8.身界,觸界,身識界,身觸,身觸為緣所生諸受
   9.意界,法界,意識界,意觸,意觸為緣所生諸受
   10.地界,水、火、風、空、識界
   11.無明,行、識、名色、六處、觸、受、愛、取、有、生、老死愁歎苦憂惱
   12.布施,淨戒、安忍、精進、靜慮、般若波羅蜜多
   13.內空,外空、內外空、空空、大空、勝義空、有為空、無為空、畢竟空、無  際空、散空、無變異空、本性空、自相空、共相空、一切法空、不可得空、無性空、自性空、無性自性空
   14.真如,法界、法性、不虛妄性、不變異性、平等性、離生性、法定、法住、實際、虛空界、不思議界
   15.苦聖諦,集、滅、道聖諦
   16.四靜慮,四無量、四無色定
   17.八解脫,八勝處、九次第定、十遍處
   18.四念住,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
   19.空解脫門,無相、無願解脫門
   20.五眼,六神通
21.佛十力,四無所畏、四無礙解、大慈、大悲、大喜、大捨、十八佛不共法
22.無忘失法,恒住捨性
23.一切智,道相智、一切相智、一切相微妙智
24.
一切陀羅尼門,一切三摩地門
25.預流向預流果,一來向一來果、不還向不還果、阿羅漢向阿羅漢果
26.一切獨覺菩提
27.一切菩薩摩訶薩行
28.諸佛無上正等菩提


註二
第三十一「離重複過失」。看到這個功德,你們會不會想到《般若經》?讀《般若經》的時候會非理作意嗎?會,都會非理作意,太不幸了!所以聽一聽是什麼原因,為什麼說佛語離重複過失?注意!有時看似用眾多的文詞表達同一個內涵,但是沒有重複的過失。因為有時字雖然相近,意義卻不盡相同;有時是為了令散亂者也能聽到法義;有時是為了令聽者能夠區分其中的差別;再有時是為了令鈍根者再再證得法義,便能不忘。悲心吧!有時為了讓聽者能證得同一句話包含眾多內涵,一句話有眾多的內涵;有時為了令聽者了解經中所用的這些文詞的內涵;有時為了隨順其他說法師的語言用法;有時為了表示自己具足無礙解;有時為了讓聽者也能種下獲得無礙解的種子。總之有種種不同利益聽者的目的,故名離重複過失。學完這個了,看《般若經》的時候要注意。

1 則留言:

  1. 願持誦、思維大般若經(卷146)功德,與一切有情同共迴向無上正等菩提,願同證得一切智智。迴向張吳秀雅居士往生善趣,得暇滿人身,學弘宗大師教法!迴向莊進來居士業障病障悉消除,身心早日得安康。

    回覆刪除

卷第四百六

第二分善現品第六之一 (2025.10.10) 一、摘錄  「復次,善現!譬如外事所有草、木、根、莖、枝、葉及花、果等唯有假名,如是名假不生不滅,唯假施設謂為外事草、木、根等。如是一切唯有假名,此諸假名不在內不在外不在兩間,不可得故。如是,善現!若菩薩摩訶薩、若般若波羅蜜多、若此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