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9月10日 星期日

卷128初分校量功德品第三十之二十六

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百二十八 
初分校量功德品第三十之二十六<106.09.10>

1. 所說無價大寶神珠,非但喻於甚深般若波羅蜜多,亦喻如來一切智智。如是般若波羅蜜多具足無量殊勝功德,亦能引發世、出世間無量清淨殊勝功德。 

經文: 「世尊!若世界中流行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,當知是處則為有佛出現世間利樂一切。世尊!譬如無價大寶神珠,具無量種勝妙威德,隨所住處有此神珠,人及非人終無惱害。設有男子或復女人,為鬼所執身心苦惱,若有持此神珠示之,由珠威力鬼便捨去。諸有熱病、或風、或痰、或熱風痰合集為病,若有繫此神珠著身,如是諸病無不除癒。此珠在暗能作照明,熱時能涼,寒時能暖,隨地方所有此神珠,時節調和不寒不熱。若地方處有此神珠,蛇蝎等毒無敢停止。設有男子或復女人,為毒所中楚痛難忍,若有持此神珠令見,珠威勢故毒即消滅。若諸有情身嬰癩疾、惡瘡、腫皰、目眩翳(別本有作「睞翳」者)等眼病、耳病、鼻病、舌病、喉病、身病,帶此神珠眾病皆癒。若諸池沼泉井等中,其水濁穢或將枯涸,以珠投之水便盈滿,香潔澄淨具八功德。若以青黃赤白紅紫碧綠雜綺種種色衣,裹此神珠投之於水,水隨衣綵作種種色。如是無價大寶神珠威德無邊說不可盡,若置箱篋亦令其器具足成就無邊威德。設空箱篋由曾置珠,其器仍為眾人愛重。」 

2. 永斷一切相續煩惱習氣。

經文:
「世尊!甚深永斷一切相續煩惱習氣功德分限難可稱讚。何以故?如是永斷一切相續煩惱習氣功德深廣量無邊故。佛設利羅由此永斷一切相續煩惱習氣而得生故,堪受一切世間天、人、阿素洛等供養恭敬、尊重讚歎。 

3. 一切如來、應、正等覺諸設利羅,皆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而得生故

經文:
「復次,世尊!置滿三千大千世界佛設利羅。假使充滿十方各如殑伽沙等諸佛世界佛設利羅以為一分,書寫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復為一分,此二分中我意寧取如是般若波羅蜜多。何以故?一切如來、應、正等覺諸設利羅,皆因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而得生故,一切如來、應、正等覺諸設利羅,皆由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所薰修故,一切如來、應、正等覺諸設利羅,皆為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所依器故,堪受一切天、龍、藥叉、健達縛、阿素洛、揭路荼、緊捺洛、莫呼洛伽、人非人等供養恭敬、尊重讚歎。

4. 若善男子、善女人等供養恭敬、尊重讚歎如是般若波羅蜜多,則為增長一切佛法,亦為攝受世、出世間一切富貴安樂自在。

「世尊!由此復令超聲聞地及獨覺地,證入菩薩正性離生。既得證入菩薩正性離生位已,復得菩薩勝妙神通,乘此神通遊諸佛土,從一佛國至一佛國,供養恭敬、尊重讚歎諸佛世尊,聽聞正法嚴淨佛土。為欲成熟諸有情故,起勝思願受種種身,或作大轉輪王、或作小轉輪王、或作大國王、或作小國王、或生剎帝利大族、或生婆羅門大族、或生長者大族、或生居士大族、或為天帝釋、或為大梵王、或為毘沙門、或為持國等,隨所應現而作饒益,漸次乃至證得無上正等菩提。 
  「是故,世尊!我於諸佛設利羅所非不信受,非不欣樂供養恭敬、尊重讚歎,然於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供養恭敬、尊重讚歎,所獲功德甚多於彼,由是因緣,我意寧取如是般若波羅蜜多。 
  「世尊!若善男子、善女人等供養恭敬、尊重讚歎如是般若波羅蜜多,則為增長一切佛法,亦為攝受世、出世間一切富貴安樂自在,如是已為供養恭敬、尊重讚歎佛設利羅。

2017年9月3日 星期日

卷126

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百二十六
初分校量功德品第三十之二十四 〈106.09.03〉

1.「慶喜當知!譬如大地以種散中,眾緣和合則得生長,應知大地與種生長,為所依止,為能建立。如是般若波羅蜜多及所迴向一切智智,與諸法(註一)為所依止,為能建立,令得生長故,此般若波羅蜜多於諸法為尊為導故,我但廣稱讚般若波羅蜜多。

經文:
「慶喜當知!譬如大地以種散中,眾緣和合則得生長,應知大地與種生長,為所依止,為能建立。如是般若波羅蜜多及所迴向一切智智,與布施、淨戒、安忍、精進、靜慮、般若(別本或無「般若」二字)波羅蜜多為所依止,為能建立,令得生長故,此般若波羅蜜多於彼布施乃至靜慮波羅蜜多為尊為導故,我但廣稱讚般若波羅蜜多。

2.是善男子、善女人等其心不驚、不恐、不怖,心不沈沒亦不憂悔。

經文:
「復次,憍尸迦!若善男子、善女人等於此般若波羅蜜多,至心聽聞、受持、讀誦、精勤修學、如理思惟、解說、書寫、廣令流布,是善男子、善女人等其心不驚、不恐、不怖,心不沈沒亦不憂悔。所以者何?是善男子、善女人等,不見有法可令驚、恐、怖畏、沈沒及憂悔者。憍尸迦!若善男子、善女人輩欲得是等現在無邊功德勝利,當於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,至心聽聞、受持、讀誦、精勤修學、如理思惟,廣為有情宣說流布,或復書寫眾寶嚴飾,復以種種上妙花鬘、塗散等香、衣服、瓔珞、寶幢、幡蓋、眾妙、珍奇、伎樂、燈明,盡諸所有供養恭敬、尊重讚歎。

3. 由此般若波羅蜜多大威神力,獲如是等現世種種功德勝利。

經文:
「憍尸迦!是善男子、善女人等,由此般若波羅蜜多大威神力,獲如是等現世種種功德勝利,謂諸天等已發無上菩提心者,或依佛法已獲殊勝利樂事者,敬重法故恒來至此,隨逐擁護增其勢力。所以者何?是善男子、善女人等,已發無上正等覺心,恒為救拔諸有情故,恒為成熟諸有情故,恒不棄捨諸有情故,恒為利樂諸有情故,彼諸天等亦復如是,由此因緣常隨擁護。」

注一、諸法:

1. 布施,淨戒、安忍、精進、靜慮、般若波羅蜜多
2. 內空,外空、內外空、空空、大空、勝義空、有為空、無為空、畢竟空、無際空、散空、無變異空、本性空、自相空、共相空、一切法空、不可得空、無性空、自性空、無性自性空
3. 真如,法界、法性、不虛妄性、不變異性、平等性、離生性、法定、法住、實際、虛空界、不思議界
4.四念住,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
5.苦聖諦,集、滅、道聖諦
6. 四靜慮,四無量、四無色定
7.八解脫,八勝處、九次第定、十遍處
8.空解脫門,無相、無願解脫門
9. 五眼,六神通
10. 佛十力,四無所畏、四無礙解、大慈、大悲、大喜、大捨、十八佛不共法
11.無忘失法,恒住捨性
12. 一切智,道相智、一切相智
13.一切陀羅尼門,一切三摩地門
14.〈獨覺菩提〉
15.一切菩薩摩訶薩行
16.諸佛無上正等菩提

2017年8月24日 星期四

卷第一百二十五

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百二十五 
初分校量功德品第三十之二十三 <106.08.24>

1. {[「世尊!云何以諸法一( i )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修習諸法二( j )?」 
  「慶喜!諸法一( i )空。何以故?諸法一( i )性空與諸法二( j )無二無二分故。慶喜!由此故說:以諸法一( i )無二為方便、無
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修習諸法二( j )。」, j=1~n], i=1~m}

經文:
「世尊!云何以獨覺菩提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修習布施、淨戒、安忍、精進、靜慮、般若波羅蜜多?」 
  「慶喜!獨覺菩提獨覺菩提性空。何以故?以獨覺菩提性空與布施、淨戒、安忍、精進、靜慮、般若波羅蜜多無二無二分故。慶喜!由此故說:以獨覺菩提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修習布施、淨戒、安忍、精進、靜慮、般若波羅蜜多。」

:
諸法二( j )
1. 布施,淨戒、安忍、精進、靜慮、般若波羅蜜多
2. 內空,外空、內外空、空空、大空、勝義空、有為空、無為空、畢竟空、無際空、散空、無變異空、本性空、自相空、共相空、一切法空、不可得空、無性空、自性空、無性自性空
3. 真如,法界、法性、不虛妄性、不變異性、平等性、離生性、法定、法住、實際、虛空界、不思議界
4.四念住,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
5.苦聖諦,集、滅、道聖諦
6. 四靜慮,四無量、四無色定
7.八解脫,八勝處、九次第定、十遍處
8.空解脫門,無相、無願解脫門
9. 五眼,六神通
10. 佛十力,四無所畏、四無礙解、大慈、大悲、大喜、大捨、十八佛不共法
11.無忘失法,恒住捨性
12. 一切智,道相智、一切相智
13.一切陀羅尼門,一切三摩地門
14.〈獨覺菩提〉
15.一切菩薩摩訶薩行,

16.諸佛無上正等菩提

2017年8月13日 星期日

卷第一百二十三

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百二十三
初分校量功德品第三十之二十一<106.08.13>

1.  諸法性空。諸法門間無二無二分<續卷122>

經文:

「世尊!云何以道相智、一切相智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修習無上正等菩提?」 
  「慶喜!道相智、一切相智道相智、一切相智性空。何以故?以道相智、一切相智性空與彼無上正等菩提無二無二分故。慶喜!由此故說:以一切智等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修習無上正等菩提。」 

2017年8月11日 星期五

卷第一百二十二

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百二十二 
初分校量功德品第三十之二十<106.08.11>

1.
諸法性空。諸法門間無二無二分。

經文:
「世尊!云何以四無所畏、四無礙解、大慈、大悲、大喜、大捨、十八佛不共法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修習無忘失法、恒住捨性?」 
  「慶喜!四無所畏、四無礙解、大慈、大悲、大喜、大捨、十八佛不共法四無所畏、四無礙解、大慈、大悲、大喜、大捨、十八佛不共法性空。何以故?以四無所畏、四無礙解、大慈、大悲、大喜、大捨、十八佛不共法性空與無忘失法、恒住捨性無二無二分故。慶喜!由此故說:以佛十力等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修習無忘失法、恒住捨性。」

2017年8月8日 星期二

卷121

1. 諸法性空。諸法門間無二無二分。

經文:
世尊!云何以四念住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修習布施、淨戒、安忍、精進、靜慮、般若波羅蜜多?」
  「慶喜!四念住四念住性空。何以故?以四念住性空與布施、淨戒、安忍、精進、靜慮、般若波羅蜜多無二無二分故。」
  「世尊!云何以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修習布施、淨戒、安忍、精進、靜慮、般若波羅蜜多?」
  「慶喜!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性空。何以故?以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性空與布施、淨戒、安忍、精進、靜慮、般若波羅蜜多無二無二分故。慶喜!由此故說:以四念住等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修習布施、淨戒、安忍、精進、靜慮、般若波羅蜜多。」
  「世尊!云何以四念住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安住內空、外空、內外空、空空、大空、勝義空、有為空、無為空、畢竟空、無際空、散空、無變異空、本性空、自相空、共相空、一切法空、不可得空、無性空、自性空、無性自性空?」
  「慶喜!四念住四念住性空。何以故?以四念住性空與彼內空乃至無性自性空無二無二分故。」
  「世尊!云何以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安住內空、外空、內外空、空空、大空、勝義空、有為空、無為空、畢竟空、無際空、散空、無變異空、本性空、自相空、共相空、一切法空、不可得空、無性空、自性空、無性自性空?」
  「慶喜!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性空。何以故?以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性空與彼內空乃至無性自性空無二無二分故。慶喜!由此故說:以四念住等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安住內空乃至無性自性空。」
  「世尊!云何以四念住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安住真如、法界、法性、不虛妄性、不變異性、平等性,離生性,法定、法住、實際、虛空界、不思議界?」
  「慶喜!四念住四念住性空。何以故?以四念住性空與彼真如乃至不思議界無二無二分故。」
  「世尊!云何以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安住真如、法界、法性、不虛妄性、不變異性、平等性、離生性、法定、法住、實際、虛空界、不思議界?」
  「慶喜!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性空。何以故?以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性空與彼真如乃至不思議界無二無二分故。慶喜!由此故說:以四念住等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安住真如乃至不思議界。」
  「世尊!云何以四念住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安住苦、集、滅、道聖諦?」
  「慶喜!四念住四念住性空。何以故?以四念住性空與彼苦、集、滅、道聖諦無二無二分故。」
  「世尊!云何以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安住苦、集、滅、道聖諦?」
  「慶喜!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性空。何以故?以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性空與彼苦、集、滅、道聖諦無二無二分故。慶喜!由此故說:以四念住等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安住苦、集、滅、道聖諦。」
  「世尊!云何以四念住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修習四靜慮、四無量、四無色定?」
  「慶喜!四念住四念住性空。何以故?以四念住性空與四靜慮、四無量、四無色定無二無二分故。」
  「世尊!云何以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修習四靜慮、四無量、四無色定?」
  「慶喜!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性空。何以故?以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性空與四靜慮、四無量、四無色定無二無二分故。慶喜!由此故說:以四念住等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修習四靜慮、四無量、四無色定。」
  「世尊!云何以四念住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修習八解脫、八勝處、九次第定、十遍處?」
  「慶喜!四念住四念住性空。何以故?以四念住性空與八解脫、八勝處、九次第定、十遍處無二無二分故。」
  「世尊!云何以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修習八解脫、八勝處、九次第定、十遍處?」
  「慶喜!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性空。何以故?以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性空與八解脫、八勝處、九次第定、十遍處無二無二分故。慶喜!由此故說:以四念住等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修習八解脫、八勝處、九次第定、十遍處。」
  「世尊!云何以四念住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修習四念住、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?」
  「慶喜!四念住四念住性空。何以故?以四念住性空與四念住、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無二無二分故。」
  「世尊!云何以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修習四念住、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?」
  「慶喜!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性空。何以故?以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性空與四念住、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無二無二分故。慶喜!由此故說:以四念住等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修習四念住、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。」
  「世尊!云何以四念住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修習空解脫門、無相解脫門、無願解脫門?」
  「慶喜!四念住四念住性空。何以故?以四念住性空與空解脫門、無相解脫門、無願解脫門無二無二分故。」
  「世尊!云何以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修習空解脫門、無相解脫門、無願解脫門?」
  「慶喜!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性空。何以故?以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性空與空解脫門、無相解脫門、無願解脫門無二無二分故。慶喜!由此故說:以四念住等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修習空解脫門、無相解脫門、無願解脫門。」
  「世尊!云何以四念住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修習五眼、六神通?」
  「慶喜!四念住四念住性空。何以故?以四念住性空與五眼、六神通無二無二分故。」
  「世尊!云何以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修習五眼、六神通?」
  「慶喜!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性空。何以故?以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性空與五眼、六神通無二無二分故。慶喜!由此故說:以四念住等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修習五眼、六神通。」
  「世尊!云何以四念住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修習佛十力、四無所畏、四無礙解、大慈、大悲、大喜、大捨、十八佛不共法?」
  「慶喜!四念住四念住性空。何以故?以四念住性空與佛十力、四無所畏、四無礙解、大慈、大悲、大喜、大捨、十八佛不共法無二無二分故。」
  「世尊!云何以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修習佛十力、四無所畏、四無礙解、大慈、大悲、大喜、大捨、十八佛不共法?」
  「慶喜!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性空。何以故?以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性空與佛十力、四無所畏、四無礙解、大慈、大悲、大喜、大捨、十八佛不共法無二無二分故。慶喜!由此故說:以四念住等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修習佛十力、四無所畏、四無礙解、大慈、大悲、大喜、大捨、十八佛不共法。」
  「世尊!云何以四念住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修習無忘失法、恒住捨性?」
  「慶喜!四念住四念住性空。何以故?以四念住性空與無忘失法、恒住捨性無二無二分故。」
  「世尊!云何以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修習無忘失法、恒住捨性?」
  「慶喜!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性空。何以故?以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性空與無忘失法、恒住捨性無二無二分故。慶喜!由此故說:以四念住等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修習無忘失法、恒住捨性。」
  「世尊!云何以四念住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修習一切智、道相智、一切相智?」
  「慶喜!四念住四念住性空。何以故?以四念住性空與一切智、道相智、一切相智無二無二分故。」
  「世尊!云何以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修習一切智、道相智、一切相智?」
  「慶喜!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性空。何以故?以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性空與一切智、道相智、一切相智無二無二分故。慶喜!由此故說:以四念住等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修習一切智、道相智、一切相智。」
  「世尊!云何以四念住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修習一切陀羅尼門、一切三摩地門?」
  「慶喜!四念住四念住性空。何以故?以四念住性空與一切陀羅尼門、一切三摩地門無二無二分故。」
  「世尊!云何以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修習一切陀羅尼門、一切三摩地門?」
  「慶喜!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性空。何以故?以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性空與一切陀羅尼門、一切三摩地門無二無二分故。慶喜!由此故說:以四念住等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修習一切陀羅尼門、一切三摩地門。」
  「世尊!云何以四念住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修習菩薩摩訶薩行?」
  「慶喜!四念住四念住性空。何以故?以四念住性空與彼菩薩摩訶薩行無二無二分故。」
  「世尊!云何以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修習菩薩摩訶薩行?」
  「慶喜!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性空。何以故?以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性空與彼菩薩摩訶薩行無二無二分故。慶喜!由此故說:以四念住等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修習菩薩摩訶薩行。」
  「世尊!云何以四念住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修習無上正等菩提?」
  「慶喜!四念住四念住性空。何以故?以四念住性空與彼無上正等菩提無二無二分故。」
  「世尊!云何以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修習無上正等菩提?」
  「慶喜!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性空。何以故?以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性空與彼無上正等菩提無二無二分故。慶喜!由此故說:以四念住等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修習無上正等菩提。」

2017年8月7日 星期一

卷第一百六十八

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百六十八 
初分校量功德品第三十之六十六<106.08.06>

1.一切如來、聲聞、獨覺、世間勝事,由彼菩薩摩訶薩故而得出生

經文:
「憍尸迦!一切如來、聲聞、獨覺、世間勝事,由彼菩薩摩訶薩故而得出生。所以者何?若無菩薩摩訶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,則無有能修學布施、淨戒、安忍、精進、靜慮、般若波羅蜜多,亦無有能安住內空、外空、內外空、空空、大空、勝義空、有為空、無為空、畢竟空、無際空、散空、無變異空、本性空、自相空、共相空、一切法空、不可得空、無性空、自性空、無性自性空,亦無有能安住真如、法界、法性、不虛妄性、不變異性、平等性、離生性、法定、法住、實際、虛空界、不思議界,亦無有能安住苦聖諦、集聖諦、滅聖諦、道聖諦,亦無有能修學四靜慮、四無量、四無色定,亦無有能修學八解脫、八勝處、九次第定、十遍處,亦無有能修學四念住、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,亦無有能修學空解脫門、無相解脫門、無願解脫門,亦無有能修學五眼、六神通,亦無有能修學佛十力、四無所畏、四無礙解、大慈、大悲、大喜、大捨、十八佛不共法,亦無有能修學無忘失法、恒住捨性,亦無有能修學一切智、道相智、一切相智,亦無有能修學一切陀羅尼門、一切三摩地門。若無菩薩摩訶薩修學安住如是諸事,則無有能證得無上正等菩提。若無菩薩摩訶薩證得無上正等菩提,則無有能安立菩薩、聲聞、獨覺、世間勝事。 

卷第四百六

第二分善現品第六之一 (2025.10.10) 一、摘錄  「復次,善現!譬如外事所有草、木、根、莖、枝、葉及花、果等唯有假名,如是名假不生不滅,唯假施設謂為外事草、木、根等。如是一切唯有假名,此諸假名不在內不在外不在兩間,不可得故。如是,善現!若菩薩摩訶薩、若般若波羅蜜多、若此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