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9月3日 星期日

卷126

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百二十六
初分校量功德品第三十之二十四 〈106.09.03〉

1.「慶喜當知!譬如大地以種散中,眾緣和合則得生長,應知大地與種生長,為所依止,為能建立。如是般若波羅蜜多及所迴向一切智智,與諸法(註一)為所依止,為能建立,令得生長故,此般若波羅蜜多於諸法為尊為導故,我但廣稱讚般若波羅蜜多。

經文:
「慶喜當知!譬如大地以種散中,眾緣和合則得生長,應知大地與種生長,為所依止,為能建立。如是般若波羅蜜多及所迴向一切智智,與布施、淨戒、安忍、精進、靜慮、般若(別本或無「般若」二字)波羅蜜多為所依止,為能建立,令得生長故,此般若波羅蜜多於彼布施乃至靜慮波羅蜜多為尊為導故,我但廣稱讚般若波羅蜜多。

2.是善男子、善女人等其心不驚、不恐、不怖,心不沈沒亦不憂悔。

經文:
「復次,憍尸迦!若善男子、善女人等於此般若波羅蜜多,至心聽聞、受持、讀誦、精勤修學、如理思惟、解說、書寫、廣令流布,是善男子、善女人等其心不驚、不恐、不怖,心不沈沒亦不憂悔。所以者何?是善男子、善女人等,不見有法可令驚、恐、怖畏、沈沒及憂悔者。憍尸迦!若善男子、善女人輩欲得是等現在無邊功德勝利,當於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,至心聽聞、受持、讀誦、精勤修學、如理思惟,廣為有情宣說流布,或復書寫眾寶嚴飾,復以種種上妙花鬘、塗散等香、衣服、瓔珞、寶幢、幡蓋、眾妙、珍奇、伎樂、燈明,盡諸所有供養恭敬、尊重讚歎。

3. 由此般若波羅蜜多大威神力,獲如是等現世種種功德勝利。

經文:
「憍尸迦!是善男子、善女人等,由此般若波羅蜜多大威神力,獲如是等現世種種功德勝利,謂諸天等已發無上菩提心者,或依佛法已獲殊勝利樂事者,敬重法故恒來至此,隨逐擁護增其勢力。所以者何?是善男子、善女人等,已發無上正等覺心,恒為救拔諸有情故,恒為成熟諸有情故,恒不棄捨諸有情故,恒為利樂諸有情故,彼諸天等亦復如是,由此因緣常隨擁護。」

注一、諸法:

1. 布施,淨戒、安忍、精進、靜慮、般若波羅蜜多
2. 內空,外空、內外空、空空、大空、勝義空、有為空、無為空、畢竟空、無際空、散空、無變異空、本性空、自相空、共相空、一切法空、不可得空、無性空、自性空、無性自性空
3. 真如,法界、法性、不虛妄性、不變異性、平等性、離生性、法定、法住、實際、虛空界、不思議界
4.四念住,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
5.苦聖諦,集、滅、道聖諦
6. 四靜慮,四無量、四無色定
7.八解脫,八勝處、九次第定、十遍處
8.空解脫門,無相、無願解脫門
9. 五眼,六神通
10. 佛十力,四無所畏、四無礙解、大慈、大悲、大喜、大捨、十八佛不共法
11.無忘失法,恒住捨性
12. 一切智,道相智、一切相智
13.一切陀羅尼門,一切三摩地門
14.〈獨覺菩提〉
15.一切菩薩摩訶薩行
16.諸佛無上正等菩提

2017年8月24日 星期四

卷第一百二十五

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百二十五 
初分校量功德品第三十之二十三 <106.08.24>

1. {[「世尊!云何以諸法一( i )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修習諸法二( j )?」 
  「慶喜!諸法一( i )空。何以故?諸法一( i )性空與諸法二( j )無二無二分故。慶喜!由此故說:以諸法一( i )無二為方便、無
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修習諸法二( j )。」, j=1~n], i=1~m}

經文:
「世尊!云何以獨覺菩提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修習布施、淨戒、安忍、精進、靜慮、般若波羅蜜多?」 
  「慶喜!獨覺菩提獨覺菩提性空。何以故?以獨覺菩提性空與布施、淨戒、安忍、精進、靜慮、般若波羅蜜多無二無二分故。慶喜!由此故說:以獨覺菩提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修習布施、淨戒、安忍、精進、靜慮、般若波羅蜜多。」

:
諸法二( j )
1. 布施,淨戒、安忍、精進、靜慮、般若波羅蜜多
2. 內空,外空、內外空、空空、大空、勝義空、有為空、無為空、畢竟空、無際空、散空、無變異空、本性空、自相空、共相空、一切法空、不可得空、無性空、自性空、無性自性空
3. 真如,法界、法性、不虛妄性、不變異性、平等性、離生性、法定、法住、實際、虛空界、不思議界
4.四念住,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
5.苦聖諦,集、滅、道聖諦
6. 四靜慮,四無量、四無色定
7.八解脫,八勝處、九次第定、十遍處
8.空解脫門,無相、無願解脫門
9. 五眼,六神通
10. 佛十力,四無所畏、四無礙解、大慈、大悲、大喜、大捨、十八佛不共法
11.無忘失法,恒住捨性
12. 一切智,道相智、一切相智
13.一切陀羅尼門,一切三摩地門
14.〈獨覺菩提〉
15.一切菩薩摩訶薩行,

16.諸佛無上正等菩提

2017年8月13日 星期日

卷第一百二十三

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百二十三
初分校量功德品第三十之二十一<106.08.13>

1.  諸法性空。諸法門間無二無二分<續卷122>

經文:

「世尊!云何以道相智、一切相智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修習無上正等菩提?」 
  「慶喜!道相智、一切相智道相智、一切相智性空。何以故?以道相智、一切相智性空與彼無上正等菩提無二無二分故。慶喜!由此故說:以一切智等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修習無上正等菩提。」 

2017年8月11日 星期五

卷第一百二十二

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百二十二 
初分校量功德品第三十之二十<106.08.11>

1.
諸法性空。諸法門間無二無二分。

經文:
「世尊!云何以四無所畏、四無礙解、大慈、大悲、大喜、大捨、十八佛不共法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修習無忘失法、恒住捨性?」 
  「慶喜!四無所畏、四無礙解、大慈、大悲、大喜、大捨、十八佛不共法四無所畏、四無礙解、大慈、大悲、大喜、大捨、十八佛不共法性空。何以故?以四無所畏、四無礙解、大慈、大悲、大喜、大捨、十八佛不共法性空與無忘失法、恒住捨性無二無二分故。慶喜!由此故說:以佛十力等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修習無忘失法、恒住捨性。」

2017年8月8日 星期二

卷121

1. 諸法性空。諸法門間無二無二分。

經文:
世尊!云何以四念住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修習布施、淨戒、安忍、精進、靜慮、般若波羅蜜多?」
  「慶喜!四念住四念住性空。何以故?以四念住性空與布施、淨戒、安忍、精進、靜慮、般若波羅蜜多無二無二分故。」
  「世尊!云何以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修習布施、淨戒、安忍、精進、靜慮、般若波羅蜜多?」
  「慶喜!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性空。何以故?以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性空與布施、淨戒、安忍、精進、靜慮、般若波羅蜜多無二無二分故。慶喜!由此故說:以四念住等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修習布施、淨戒、安忍、精進、靜慮、般若波羅蜜多。」
  「世尊!云何以四念住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安住內空、外空、內外空、空空、大空、勝義空、有為空、無為空、畢竟空、無際空、散空、無變異空、本性空、自相空、共相空、一切法空、不可得空、無性空、自性空、無性自性空?」
  「慶喜!四念住四念住性空。何以故?以四念住性空與彼內空乃至無性自性空無二無二分故。」
  「世尊!云何以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安住內空、外空、內外空、空空、大空、勝義空、有為空、無為空、畢竟空、無際空、散空、無變異空、本性空、自相空、共相空、一切法空、不可得空、無性空、自性空、無性自性空?」
  「慶喜!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性空。何以故?以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性空與彼內空乃至無性自性空無二無二分故。慶喜!由此故說:以四念住等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安住內空乃至無性自性空。」
  「世尊!云何以四念住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安住真如、法界、法性、不虛妄性、不變異性、平等性,離生性,法定、法住、實際、虛空界、不思議界?」
  「慶喜!四念住四念住性空。何以故?以四念住性空與彼真如乃至不思議界無二無二分故。」
  「世尊!云何以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安住真如、法界、法性、不虛妄性、不變異性、平等性、離生性、法定、法住、實際、虛空界、不思議界?」
  「慶喜!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性空。何以故?以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性空與彼真如乃至不思議界無二無二分故。慶喜!由此故說:以四念住等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安住真如乃至不思議界。」
  「世尊!云何以四念住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安住苦、集、滅、道聖諦?」
  「慶喜!四念住四念住性空。何以故?以四念住性空與彼苦、集、滅、道聖諦無二無二分故。」
  「世尊!云何以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安住苦、集、滅、道聖諦?」
  「慶喜!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性空。何以故?以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性空與彼苦、集、滅、道聖諦無二無二分故。慶喜!由此故說:以四念住等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安住苦、集、滅、道聖諦。」
  「世尊!云何以四念住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修習四靜慮、四無量、四無色定?」
  「慶喜!四念住四念住性空。何以故?以四念住性空與四靜慮、四無量、四無色定無二無二分故。」
  「世尊!云何以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修習四靜慮、四無量、四無色定?」
  「慶喜!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性空。何以故?以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性空與四靜慮、四無量、四無色定無二無二分故。慶喜!由此故說:以四念住等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修習四靜慮、四無量、四無色定。」
  「世尊!云何以四念住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修習八解脫、八勝處、九次第定、十遍處?」
  「慶喜!四念住四念住性空。何以故?以四念住性空與八解脫、八勝處、九次第定、十遍處無二無二分故。」
  「世尊!云何以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修習八解脫、八勝處、九次第定、十遍處?」
  「慶喜!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性空。何以故?以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性空與八解脫、八勝處、九次第定、十遍處無二無二分故。慶喜!由此故說:以四念住等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修習八解脫、八勝處、九次第定、十遍處。」
  「世尊!云何以四念住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修習四念住、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?」
  「慶喜!四念住四念住性空。何以故?以四念住性空與四念住、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無二無二分故。」
  「世尊!云何以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修習四念住、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?」
  「慶喜!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性空。何以故?以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性空與四念住、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無二無二分故。慶喜!由此故說:以四念住等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修習四念住、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。」
  「世尊!云何以四念住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修習空解脫門、無相解脫門、無願解脫門?」
  「慶喜!四念住四念住性空。何以故?以四念住性空與空解脫門、無相解脫門、無願解脫門無二無二分故。」
  「世尊!云何以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修習空解脫門、無相解脫門、無願解脫門?」
  「慶喜!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性空。何以故?以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性空與空解脫門、無相解脫門、無願解脫門無二無二分故。慶喜!由此故說:以四念住等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修習空解脫門、無相解脫門、無願解脫門。」
  「世尊!云何以四念住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修習五眼、六神通?」
  「慶喜!四念住四念住性空。何以故?以四念住性空與五眼、六神通無二無二分故。」
  「世尊!云何以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修習五眼、六神通?」
  「慶喜!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性空。何以故?以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性空與五眼、六神通無二無二分故。慶喜!由此故說:以四念住等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修習五眼、六神通。」
  「世尊!云何以四念住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修習佛十力、四無所畏、四無礙解、大慈、大悲、大喜、大捨、十八佛不共法?」
  「慶喜!四念住四念住性空。何以故?以四念住性空與佛十力、四無所畏、四無礙解、大慈、大悲、大喜、大捨、十八佛不共法無二無二分故。」
  「世尊!云何以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修習佛十力、四無所畏、四無礙解、大慈、大悲、大喜、大捨、十八佛不共法?」
  「慶喜!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性空。何以故?以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性空與佛十力、四無所畏、四無礙解、大慈、大悲、大喜、大捨、十八佛不共法無二無二分故。慶喜!由此故說:以四念住等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修習佛十力、四無所畏、四無礙解、大慈、大悲、大喜、大捨、十八佛不共法。」
  「世尊!云何以四念住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修習無忘失法、恒住捨性?」
  「慶喜!四念住四念住性空。何以故?以四念住性空與無忘失法、恒住捨性無二無二分故。」
  「世尊!云何以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修習無忘失法、恒住捨性?」
  「慶喜!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性空。何以故?以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性空與無忘失法、恒住捨性無二無二分故。慶喜!由此故說:以四念住等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修習無忘失法、恒住捨性。」
  「世尊!云何以四念住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修習一切智、道相智、一切相智?」
  「慶喜!四念住四念住性空。何以故?以四念住性空與一切智、道相智、一切相智無二無二分故。」
  「世尊!云何以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修習一切智、道相智、一切相智?」
  「慶喜!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性空。何以故?以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性空與一切智、道相智、一切相智無二無二分故。慶喜!由此故說:以四念住等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修習一切智、道相智、一切相智。」
  「世尊!云何以四念住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修習一切陀羅尼門、一切三摩地門?」
  「慶喜!四念住四念住性空。何以故?以四念住性空與一切陀羅尼門、一切三摩地門無二無二分故。」
  「世尊!云何以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修習一切陀羅尼門、一切三摩地門?」
  「慶喜!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性空。何以故?以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性空與一切陀羅尼門、一切三摩地門無二無二分故。慶喜!由此故說:以四念住等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修習一切陀羅尼門、一切三摩地門。」
  「世尊!云何以四念住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修習菩薩摩訶薩行?」
  「慶喜!四念住四念住性空。何以故?以四念住性空與彼菩薩摩訶薩行無二無二分故。」
  「世尊!云何以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修習菩薩摩訶薩行?」
  「慶喜!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性空。何以故?以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性空與彼菩薩摩訶薩行無二無二分故。慶喜!由此故說:以四念住等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修習菩薩摩訶薩行。」
  「世尊!云何以四念住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修習無上正等菩提?」
  「慶喜!四念住四念住性空。何以故?以四念住性空與彼無上正等菩提無二無二分故。」
  「世尊!云何以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修習無上正等菩提?」
  「慶喜!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性空。何以故?以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性空與彼無上正等菩提無二無二分故。慶喜!由此故說:以四念住等無二為方便、無生為方便、無所得為方便,迴向一切智智,修習無上正等菩提。」

2017年8月7日 星期一

卷第一百六十八

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百六十八 
初分校量功德品第三十之六十六<106.08.06>

1.一切如來、聲聞、獨覺、世間勝事,由彼菩薩摩訶薩故而得出生

經文:
「憍尸迦!一切如來、聲聞、獨覺、世間勝事,由彼菩薩摩訶薩故而得出生。所以者何?若無菩薩摩訶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,則無有能修學布施、淨戒、安忍、精進、靜慮、般若波羅蜜多,亦無有能安住內空、外空、內外空、空空、大空、勝義空、有為空、無為空、畢竟空、無際空、散空、無變異空、本性空、自相空、共相空、一切法空、不可得空、無性空、自性空、無性自性空,亦無有能安住真如、法界、法性、不虛妄性、不變異性、平等性、離生性、法定、法住、實際、虛空界、不思議界,亦無有能安住苦聖諦、集聖諦、滅聖諦、道聖諦,亦無有能修學四靜慮、四無量、四無色定,亦無有能修學八解脫、八勝處、九次第定、十遍處,亦無有能修學四念住、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,亦無有能修學空解脫門、無相解脫門、無願解脫門,亦無有能修學五眼、六神通,亦無有能修學佛十力、四無所畏、四無礙解、大慈、大悲、大喜、大捨、十八佛不共法,亦無有能修學無忘失法、恒住捨性,亦無有能修學一切智、道相智、一切相智,亦無有能修學一切陀羅尼門、一切三摩地門。若無菩薩摩訶薩修學安住如是諸事,則無有能證得無上正等菩提。若無菩薩摩訶薩證得無上正等菩提,則無有能安立菩薩、聲聞、獨覺、世間勝事。 

2017年7月22日 星期六

經卷第一百七十三

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百七十三
初分讚般若品第三十二之二〈106.07.22〉


1. 以一切法無作無止、無生無滅、無成無壞、無得無捨、無自性故,菩薩摩訶薩不為引發一切法故,應引發般若波羅蜜多。

經文:
「舍利子!以一切智無作無止、無生無滅、無成無壞、無得無捨、無自性故,菩薩摩訶薩不為引發一切智故,應引發般若波羅蜜多;以道相智、一切相智無作無止、無生無滅、無成無壞、無得無捨、無自性故,菩薩摩訶薩不為引發道相智、一切相智故,應引發般若波羅蜜多。

2. 如是般若波羅蜜多不與何等一切法合?
經文:
「世尊!如是般若波羅蜜多不與何等一切法合?」
  「舍利子!如是般若波羅蜜多,不與善法合,不與非善法合;不與有罪法合,不與無罪法合;不與有漏法合,不與無漏法合;不與有為法合,不與無為法合,不與雜染法合,不與清淨法合;不與染污法合,不與不染污法合;不與世間法合,不與出世間法合;不與生死法合,不與涅槃法合。何以故?舍利子!如是般若波羅蜜多於一切法無所得故。」

3.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多時,觀一切法不可得,是故菩薩摩訶薩信般若波羅蜜多時,則不信一切法。

經文:
「世尊!云何菩薩摩訶薩信般若波羅蜜多時,則不信內空,不信外空、內外空、空空、大空、勝義空、有為空、無為空、畢竟空、無際空、散空、無變異空、本性空、自相空、共相空、一切法空、不可得空、無性空、自性空、無性自性空?」
  「善現!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多時,觀內空不可得,觀外空乃至無性自性空不可得,是故菩薩摩訶薩信般若波羅蜜多時,則不信內空,不信外空乃至無性自性空。


卷第四百六

第二分善現品第六之一 (2025.10.10) 一、摘錄  「復次,善現!譬如外事所有草、木、根、莖、枝、葉及花、果等唯有假名,如是名假不生不滅,唯假施設謂為外事草、木、根等。如是一切唯有假名,此諸假名不在內不在外不在兩間,不可得故。如是,善現!若菩薩摩訶薩、若般若波羅蜜多、若此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