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的進度:學習攝類學第12章"自宗實法反法的單元", 請帶課本(上冊)
一、能獨立持的實有
1. 是「實有」的支分,僅限於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處及心識
2. 能被量獨立執取的實事
二、非能獨立持的假有
1. 需要依賴量去執取另外一個東西,或去理解所遮或性相的關連,才能認識
所要執取的法。
2. 意指他不是一個能夠獨立存在的這樣一種存在模式
3. 只要是遮破法都是非能獨立持的假有,其範圍包含所有的常法及部分實事
今天的進度:學習攝類學第12章"自宗實法反法的單元", 請帶課本(上冊)
一、能獨立持的實有
1. 是「實有」的支分,僅限於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處及心識
2. 能被量獨立執取的實事
二、非能獨立持的假有
1. 需要依賴量去執取另外一個東西,或去理解所遮或性相的關連,才能認識
所要執取的法。
2. 意指他不是一個能夠獨立存在的這樣一種存在模式
3. 只要是遮破法都是非能獨立持的假有,其範圍包含所有的常法及部分實事
第二分眾德相品第七十六之二<2021.12.18>
一、緣起:
1. 2/16以及12/18晚1920一起來誦般若經(摘自寶玉班長line通知)
自11/4藥師佛聖誕日起連續49天福智傳心舉行祈福法會,天天放生誦經持咒,每周供千燈,期能增長善共業,為眾生為世界祈福。並祈正法久住,上師宣講奢摩他,毘婆舍那及全廣順緣具足,寺院建設順利推展,接引更多福友學習宗大師清淨圓滿教法!12/22圓滿日在即,讓我們把握此殊勝因緣匯聚更多誦經功德。
2. 12/18(六) 晚間 19:20~21:00 恭誦《大般若經》第二會第 468 卷〈無雜品、眾德相品〉及469卷〈眾德相品〉。
二、摘錄:
1. 具壽善現復白佛言:「何等名為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,所有甚奇希有之法,聲聞、獨覺皆不成就、不能測量?」
2. 「善現!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,安住異熟布施波羅蜜多乃至般若波羅蜜多,若五神通,若三十七菩提分法,若陀羅尼,若三摩地,若空、無相、無願解脫門,若四靜慮、四無量、四無色定,若八解脫、八勝處、九次第定、十遍處,若餘無量無邊佛法。往十方界,若諸有情應以布施乃至般若而攝受者,則以布施乃至般若而攝受之;應以初靜慮乃至非想非非想處定而攝受者,則以初靜慮乃至非想非非想處定而攝受之;應以慈、悲、喜、捨而攝受者,則以慈、悲、喜、捨而攝受之;應以四念住乃至八聖道支而攝受者,則以四念住乃至八聖道支而攝受之;應以空、無相、無願三摩地而攝受者,則以空、無相、無願三摩地而攝受之;應以諸餘善法而攝受者,則以諸餘善法而攝受之。」
3. 「復次,善現!我以無障清淨佛眼遍觀十方殑伽沙等諸世界中,有菩薩摩訶薩以四攝事攝諸 有情。云何為四?一者、布施。二者、愛語。三者、利行。四者、同事。
「善現!云何菩薩摩訶薩以布施事攝諸有情?善現!諸菩薩摩訶薩以二種施攝諸有情。云何為二?一者、財施。二者、法施。
4. 「善現!云何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,能以法施攝諸有情?善現!法施有二種,云何為二?一者、世間法施。二者、出世法施。
「云何名為世間法施?謂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,為諸有情宣說、開示、分別、顯了世間妙法,謂不淨觀、若持息念、若四靜慮、若四無量、若四無色定、若五神通,若餘世間共異生法,如是名為世間法施。善現!何故此法名為世間?謂學此法未能畢竟離世間故名為世間。
「善現!是菩薩摩訶薩行此世間妙法施已,種種方便化導有情,令其遠離世間諸法,種種方便化導有情,令住聖法及聖法果。善現!云何聖法及聖法果?善現!言聖法者,謂三十七菩提分法及三解脫門等;聖法果者,謂預流果乃至獨覺菩提等。善現!何故此法名為出世?謂學此法能令畢竟出離世間故名出世。
「復次,善現!諸菩薩摩訶薩聖法者,謂六波羅蜜多,八解脫、八勝處、九次第定、十遍處,陀羅尼門、三摩地門,諸菩薩地,五眼、六神通,如來十力、四無所畏、四無礙解、大慈、大悲、大喜、大捨、十八佛不共法,無忘失法、恒住捨性,一切智、道相智、一切相智等諸無漏法。聖法果者,謂佛無上正等菩提大涅槃界。
「復次,善現!諸菩薩摩訶薩聖法者,謂預流果智、一來果智、不還果智、阿羅漢果智、獨覺菩提智、諸佛無上正等菩提智,四念住乃至八聖道支智,空、無相、無願解脫門智,四靜慮、四無量、四無色定智,八解脫、八勝處、九次第定、十遍處智,布施波羅蜜多乃至般若波羅蜜多智,一切陀羅尼門、三摩地門智,苦、集、滅、道聖諦智,內空乃至無性自性空智,真如乃至不思議界智,極喜地乃至法雲地智,五眼、六神通智,淨觀地乃至如來地智,如來十力乃至十八佛不共法智,三十二大士相、八十隨好智,無忘失法、恒住捨性智,一切智、道相智、一切相智(別本有一「智」字),善法、非善法智,有記法、無記法智,有漏法、無漏法智,世間法、出世間法智,有為法、無為法智,是名聖法。聖法果者,謂永斷一切煩惱習氣相續,是名聖法果。」
具壽善現白言:「世尊!諸菩薩摩訶薩為亦能得一切相智?」
佛告善現:「如是!如是!諸菩薩摩訶薩亦名能得一切相智。」
具壽善現復白佛言:「若菩薩摩訶薩亦名能得一切相智,與佛世尊有何差別?」
佛告善現:「諸菩薩摩訶薩名為隨得一切相智,諸佛世尊名為已得一切相智。所以者何?非諸菩薩與佛世尊條然有異,謂諸菩薩與佛世尊俱住諸法無差別性,於諸法相求正遍知說名菩薩,若至究竟名佛世尊。然佛世尊於一切法自相、共相照了無闇,清淨具足,在因位時名為菩薩,若至果位名佛世尊。是謂菩薩與佛世尊,雖俱名得一切相智而有差別。
「善現!是名菩薩摩訶薩世間法施,諸菩薩摩訶薩依因如是世間法施,復能修行出世法施,謂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方便善巧,先施有情世間善法,後令厭離世間善法,安住出世無漏聖法,乃至令得一切智智。
「善現!云何名為出世聖法,諸菩薩摩訶薩為諸有情宣說、開示、分別、顯了說名法施?善現!一切不共異生善法,若正修學令諸有情超出世間安隱而住,謂三十七菩提分法,三解脫門,八解脫,九次第定,四聖諦智,波羅蜜多,諸空等智,菩薩十地,五眼、六神通,如來十力、四無所畏、四無礙解、十八佛不共法、大慈、大悲、大喜、大捨,三十二大士相、八十隨好,一切陀羅尼門、一切三摩地門,諸如是等無漏善法,一切皆名出世聖法。若菩薩摩訶薩為諸有情宣說、開示、分別、顯了如是諸法,名為菩薩出世法
「善現!此中云何名為三十七種菩提分法?謂四念住、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。善現!如是名為三十七種菩提分法。
「善現!四念住者,謂菩薩摩訶薩於內身、外身、內外身住循身觀,具足正勤,正知正念,除世貪憂,住身集觀,住身滅觀,由彼於身住循身觀,住身集觀,住身滅觀,無所依止,於諸世間無所執受,是為第一;於受、於心、於法亦爾。是名四念住。
「善現!四正斷者,謂菩薩摩訶薩為令未生惡不善法永不生故,為令已生惡不善法永斷滅故,為令未生善法生故,為令已生善法堅住不忘,修滿倍增廣大智作證故,生起樂欲,發勤精進,策心持心,是名四正斷。
「善現!四神足者,謂菩薩摩訶薩欲三摩地斷行成就修習神足,勤三摩地斷行成就修習神足,心三摩地斷行成就修習神足,觀三摩地斷行成就修習神足,依止厭,依止離,依止滅,迴向於捨,是名四神足。
「善現!五根者,謂菩薩摩訶薩信根、精進根、念根、定根、慧根,是名五根。
「善現!五力者,謂菩薩摩訶薩信力、精進力、念力、定力、慧力,是名五力。
「善現!七等覺支者,謂菩薩摩訶薩念等覺支、擇法等覺支、精進等覺支、喜等覺支、輕安等覺支、定等覺支、捨等覺支,是名七等覺支。
「善現!八聖道支者,謂菩薩摩訶薩正見、正思惟、正語、正業、正命、正精進、正念、正定,是名八聖道支。
「善現!三解脫門者,謂菩薩摩訶薩空、無相、無願解脫門。云何空解脫門?謂菩薩摩訶薩以空、無我行相攝心一趣,是名空解脫門。云何無相解脫門?謂菩薩摩訶薩以滅、寂靜行相攝心一趣,是名無相解脫門。云何無願解脫門?謂菩薩摩訶薩以苦、無常行相攝心一趣,是名無願解脫門。
「善現!八解脫者,謂菩薩摩訶薩有色觀諸色,是第一解脫。內無色想觀外諸色,是第二解脫。淨勝解身作證,是第三解脫。超一切色想,滅有對想,不思惟種種想,入無邊空,空無邊處定具足住,是第四解脫。超一切空無邊處,入無邊識,識無邊處定具足住,是第五解脫。超一切識無邊處,入無少所有,無所有處定具足住,是第六解脫。超一切無所有處,入非想非非想處定具足住,是第七解脫。超一切非想非非想處,入滅想受定具足住,是第八解脫。
「善現!九次第定者,謂菩薩摩訶薩離欲惡不善法,有尋有伺,離生喜樂,初靜慮具足住,是第一次第定。尋伺寂靜,內等淨,心一趣性,無尋無伺,定生喜樂,第二靜慮具足住,是第二次第定。離喜住捨,正念正知,身受樂,聖說應捨,具念樂住,第三靜慮具足住,是第三次第定。斷樂斷苦,先喜憂沒,不苦不樂,捨念清淨,第四靜慮具足住,是第四次第定。超一切色想,滅有對想,不思惟種種想,入無邊空,空無邊處定具足住,是第五次第定。如是乃至超一切非想非非想處,入滅想受定具足住,是第九次第定。
「善現!四聖諦智者,謂菩薩摩訶薩苦智、集智、滅智、道智,是名四聖諦智。
「善現!波羅蜜多者,謂菩薩摩訶薩布施、淨戒、安忍、精進、靜慮、般若、方便善巧、妙願、力、智波羅蜜多,是名波羅蜜多。
「善現!諸空等智者,謂菩薩摩訶薩內空乃至無性自性空智,及真如乃至不思議界智,是名諸空等智。
「善現!菩薩十地者,謂菩薩摩訶薩極喜地、離垢地、發光地、焰慧地、極難勝地、現前地、遠行地、不動地、善慧地、法雲地,是名菩薩十地。
「善現!五眼者,謂菩薩摩訶薩所求肉眼、天眼、聖慧眼、法眼、佛眼,是名五眼。
「善現!六神通者,謂菩薩摩訶薩所學神境智證通、天眼智證通、天耳智證通、他心智證通、宿住隨念智證通、漏盡智證通,是名六神通。
「復次,善現!如來十力者,若諸如來、應、正等覺,於是處如實知是處,於非處如實知非處,是第一力。若諸如來、應、正等覺,於諸有情過去、未來、現在諸業及諸法受處因異熟皆如實知,是第二力。若諸如來、應、正等覺,於諸世間非一種種諸界差別皆如實知,是第三力。若諸如來、應、正等覺,於諸世間非一種種勝解差別尋伺有異皆如實知,是第四力。若諸如來、應、正等覺,於諸有情補特伽羅諸根勝劣皆如實知,是第五力。若諸如來、應、正等覺,於遍趣行皆如實知,是第六力。若諸如來、應、正等覺,普於一切靜慮、解脫、等持、等至、雜染、清淨、安立差別皆如實知,是第七力。若諸如來、應、正等覺,以淨天眼超過於人,見諸有情死時生時諸善惡事,如是有情因身、語、意三種惡行、因諸邪見、因謗賢聖墮諸惡趣,如是有情因身、語、意三種妙行、因諸正見、因讚賢聖生諸善趣;復以天眼清淨過人,見諸有情死時生時好色惡色,從此復生善趣惡趣,於諸有情隨業勢力生善惡趣皆如實知,是第八力。若諸如來、應、正等覺,於諸有情過去無量諸宿住事,或一生、或十生、或百生、或千生、或無量生、或一劫、或十劫、或百劫、或千劫、或無量劫,所有諸行、諸說、諸相皆如實知,是第九力。若諸如來、應、正等覺,於諸漏盡無漏心解脫、無漏慧解脫皆如實知,於自漏盡真解脫法,自證通慧具足而住,如實覺受:我生已盡,梵行已立,所作已辦,不受後有,是第十力。如是名為如來十力。
「善現!四無所畏者,若諸如來、應、正等覺,自稱我是正等覺者,設有沙門、若婆羅門、若天魔梵、若餘世間依法立難,或令憶念:『佛於是法非正等覺。』我於彼難正見無因,以於彼難正見無因,得安隱住無怖無畏,自稱我處大仙尊位,於大眾中正師子吼轉大梵輪,一切沙門、若婆羅門、若天魔梵、若餘世間,定無有能如法轉者,是第一無畏。若諸如來、應、正等覺,自稱我已永盡諸漏,設有沙門、若婆羅門、若天魔梵、若餘世間依法立難,或令憶念:『佛於是漏猶未永盡。』我於彼難正見無因,以於彼難正見無因,得安隱住無怖無畏,自稱我處大仙尊位,於大眾中正師子吼轉大梵輪,一切沙門、若婆羅門、若天魔梵、若餘世間,定無有能如法轉者,是第二無畏。若諸如來、應、正等覺,自稱我為諸弟子眾說能障法染必為障,設有沙門、若婆羅門、若天魔梵、若餘世間依法立難,或令憶念:『有染是法不能為障。』我於彼難正見無因,以於彼難正見無因,得安隱住無怖無畏,自稱我處大仙尊位,於大眾中正師子吼轉大梵輪,一切沙門、若婆羅門、若天魔梵、若餘世間,定無有能如法轉者,是第三無畏。若諸如來、應、正等覺,自稱我為諸弟子眾說出離道,諸聖修習決定出離,決定通達,正盡眾苦,作苦邊際,設有沙門、若婆羅門、若天魔梵、若餘世間依法立難,或令憶念:『有修此道非正出離、非正通達、非正盡苦、非作苦邊。』我於彼難正見無因,以於彼難正見無因,得安隱住無怖無畏,自稱我處大仙尊位,於大眾中正師子吼轉大梵輪,一切沙門、若婆羅門、若天魔梵、若餘世間,定無有能如法轉者,是第四無畏。如是名為四無所畏。
「善現!四無礙解者,謂義無礙解、法無礙解、詞無礙解、辯無礙解,如是名為,四無礙解。善現!云何義無礙解?謂緣義無礙智。云何法無礙解?謂緣法無礙智。云何詞無礙解?謂緣詞無礙智。云何辯無礙解?謂緣辯無礙智。
「善現!十八佛不共法者,謂諸如來、應、正等覺,常無誤失,無卒暴音,無忘失念,無不定心,無種種想,無不擇捨,志欲無退,精進無退,憶念無退,般若無退,解脫無退,解脫知見無退,若智若見於過去世無著無礙,若智若見於現在世無著無礙,若智若見於未來世無著無礙,一切身業智為前導隨智而轉,一切語業智為前導隨智而轉,一切意業智為前導隨智而轉,是名十八佛不共法。
「復次,善現!三十二大士相者,謂如來足下有平滿相,妙善安住猶如奩底,地雖高下,隨足所蹈皆悉坦然無不等觸,是為第一。如來足下千輻輪文,輞轂眾相無不圓滿,是為第二。如來手足悉皆柔軟,如睹羅綿勝過一切,是為第三。如來手足一一指間,猶如鴈王咸有鞔網,金色交絡文同綺畫,是為第四。如來手足所有諸指,圓滿纖長甚可愛樂,是為第五。如來足跟廣長圓滿,與趺相稱勝餘有情,是為第六。如來足趺脩高充滿,柔軟妙好與跟相稱,是為第七。如來雙[月+耑]漸次纖圓,如瑿泥耶仙鹿王[月+耑],是為第八。如來雙臂修直[月+庸]圓,如象王鼻平立摩膝,是為第九。如來陰相勢峰藏密,其猶龍馬亦如象王,是為第十。如來毛孔各一毛生,柔潤紺青右旋宛轉,是第十一。如來髮毛端皆上靡,右旋宛轉柔潤紺青,嚴金色身甚可愛樂,是第十二。如來身皮細薄潤滑,塵垢水等皆所不住,是第十三。如來身皮皆真金色,光潔晃曜如妙金臺,眾寶莊嚴眾所樂見,是第十四。如來兩足、二手掌中、頸及雙肩七處充滿,是第十五。如來肩項圓滿殊妙,是第十六。如來膊(別本有作「髆」者)腋悉皆充實,是第十七。如來容儀洪滿端直,是第十八。如來身相修廣端嚴,是第十九。如來體相縱廣量等,周匝圓滿如諾瞿陀,是第二十。如來頷臆並身上半,威容廣大如師子王,是二十一。如來常光面各一尋,是二十二。如來齒相四十齊平,淨密根深白逾珂雪,是二十三。如來四牙鮮白鋒利,是二十四。如來常得味中上味,是二十五。如來舌相薄淨廣長,能覆面輪至耳髮際,是二十六。如來梵音詞韻弘雅,隨眾多少無不等聞,其聲洪震猶如天鼓,發言婉約如頻迦音,是二十七。如來眼睫猶如(別本有作「若」者)牛王,紺青齊整不相雜亂,是二十八。如來眼睛紺青鮮白,紅環間飾皎潔分明,是二十九。如來面輪其猶滿月,眉相皎淨如天帝弓,是第三十。如來眉間有白毫相,右旋柔軟如睹羅綿,鮮白光淨逾珂雪等,是三十一。如來頂上烏瑟膩沙,高顯周圓猶如天蓋,是三十二。是名三十二大士相。
三、迴向
願持誦大般若經(卷469)功德,與一切有情同共迴向無上正等菩提,願同證得一切智智。
第二分無雜品第七十五之二<2021.12.18>
第二分眾德相品第七十六之一
一、緣起:
1.12/16以及12/18晚1920一起來誦般若經(摘自寶玉班長line通知)
自11/4藥師佛聖誕日起連續49天福智傳心舉行祈福法會,天天放生誦經持咒,每周供千燈,期能增長善共業,為眾生為世界祈福。並祈正法久住,上師宣講奢摩他,毘婆舍那及全廣順緣具足,寺院建設順利推展,接引更多福友學習宗大師清淨圓滿教法!12/22圓滿日在即,讓我們把握此殊勝因緣匯聚更多誦經功德。
2.12/18(六) 晚間 19:20~21:00 恭誦《大般若經》第二會第 468 卷〈無雜品、眾德相品〉及469卷〈眾德相品〉。
一、 摘錄:
1.「復次,善現!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,安住如夢、如響、如像、如光影、如陽焰、如幻、如化五取蘊中,如實了知如夢乃至如化五蘊無實相已,發起勇猛身心精進。
「是菩薩摩訶薩發起勇猛身精進故,引發殊勝迅疾神通,能往十方殑伽沙等諸佛世界,親近如來、應、正等覺,以無量種上妙供具供養恭敬、尊重讚歎,於諸佛所種諸善根,利益安樂諸有情類,亦能嚴淨種種佛土。是菩薩摩訶薩由身精進成熟有情,隨其所宜以三乘法方便安立各令究竟。
「如是,善現!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,由身精進能速圓滿無相精進波羅蜜多。是菩薩摩訶薩發起勇猛心精進故,引發諸聖無漏道支所攝聖道圓滿精進波羅蜜多,於中具能攝諸善法,謂四念住乃至八聖道支,若空、無相、無願解脫門,若四靜慮、四無量、四無色定,若八解脫乃至十遍處,若苦、集、滅、道聖諦,若布施波羅蜜多乃至般若波羅蜜多,若極喜地乃至法雲地,若一切陀羅尼門、三摩地門,若內空乃至無性自性空,若真如乃至不思議界,若五眼、六神通,若如來十力乃至十八佛不共法,若無忘失法、恒住捨性,若一切智、道相智、一切相智。是菩薩摩訶薩由心精進,諸相隨好皆得圓滿,放大光明照無邊界。由心精進極圓滿故,便能永斷一切煩惱習氣相續,證得無上正等菩提,轉妙法輪具三十二相,令三千界六種變動。其中有情蒙光照觸、睹斯變動、聞正法音,隨其所應,於三乘道得不退轉各得究竟。
「如是,善現!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,圓滿精進波羅蜜多,由此精進波羅蜜多多有所作,是菩薩摩訶薩安住精進波羅蜜多,速能圓滿一切佛法,疾證無上正等菩提。
「復次,善現!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,安住如夢、如響、如像、如光影、如陽焰、如幻、如化五取蘊中,圓滿靜慮波羅蜜多。善現!云何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,安住如夢乃至如化五取蘊中,圓滿靜慮波羅蜜多?謂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,如實了知如夢乃至如化五蘊無實相已,入初靜慮乃至第四靜慮,入慈無量乃至捨無量,入空無邊處定乃至非想非非想處定,修空、無相、無願三摩地,修如電三摩地,修金剛喻三摩地,修聖正三摩地,住金剛喻三摩地中。除如來定,於餘所有若共二乘若餘勝定,一切能入具足安住,然於如是靜慮、無量、無色定等不生味著,亦不耽著彼所得果。所以者何?是菩薩摩訶薩如實了知靜慮、無量、無色定等及一切法皆同無相、無性為性,不應無相味著無相,不應無性味著無性。無味著故,終不隨順靜慮、無量、無色定等勢力而生色、無色界。所以者何?是菩薩摩訶薩於一切界都無所得,於能入定及所入定、由此入定、為此入定亦無所得。
「是菩薩摩訶薩於一切法無所得故,速能圓滿無相靜慮波羅蜜多,由此靜慮波羅蜜多超諸聲聞及獨覺地。」
具壽善現白言:「世尊!是菩薩摩訶薩云何圓滿無相靜慮波羅蜜多,超諸聲聞及獨覺地?」
佛告善現:「是菩薩摩訶薩善學內空乃至無性自性空故,便能圓滿無相靜慮波羅蜜多,超諸聲聞及獨覺地。是菩薩摩訶薩住諸空中,於一切法都無所得,不見有法離諸空者。是菩薩摩訶薩安住此中,不得預流果乃至不得獨覺菩提,亦復不得諸菩薩行及佛無上正等菩提,如是諸空亦皆空故。是菩薩摩訶薩由住此空,超諸聲聞、獨覺等地,證入菩薩正性離生。」
2.具壽善現復白佛言:「諸菩薩摩訶薩以何為生?以何為離生?」
佛告善現:「諸菩薩摩訶薩以一切有所得為生,以一切無所得為離生。」
具壽善現白言:「世尊!諸菩薩摩訶薩以何為有所得?以何為無所得?」
*佛告善現:「諸菩薩摩訶薩以一切法為有所得;諸菩薩摩訶薩以一切法無行、無得、無說、無示為無所得。
3.「善現!諸菩薩摩訶薩以如是等種種法門無行、無得、無說、無示為無所得,即無所得說名離生。諸菩薩摩訶薩證入正性離生位已,圓滿一切靜慮、解脫、等持、等至,尚不隨定勢力而生,況隨貪、瞋、癡等煩惱!若隨煩惱勢力而生,無有是處!是菩薩摩訶薩安住此中造作諸業,由業勢力流轉諸趣,亦無是處!是菩薩摩訶薩雖住如幻諸行聚中,作諸有情如實饒益,而不得幻及諸有情。是菩薩摩訶薩於如是事無所得時,成熟有情、嚴淨佛土常無懈廢。
4.「如是,善現!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,速能圓滿無相靜慮波羅蜜多。由此靜慮波羅蜜多速圓滿故,疾證無上正等菩提,轉妙法輪度有情眾,如是法輪名無所得。
「復次,善現!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,安住如夢、如響、如像、如光影、如陽焰、如幻、如化五取蘊中,圓滿般若波羅蜜多。是菩薩摩訶薩如實了知諸法性相一切如夢乃至如化,便能圓滿無相般若波羅蜜多。」
5.「如是,善現!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,從初發心乃至安坐妙菩提座,常應善學諸法自性。若能善學諸法自性,則能善淨大菩提道,亦能圓滿諸菩薩行,成熟有情、嚴淨佛土,速證無上正等菩提,轉妙法輪,以三乘法方便調伏諸有情眾,令於三有不復輪迴,證得涅槃究竟安樂。
「如是,善現!諸菩薩摩訶薩應以無相而為方便,修學般若波羅蜜多。」
6.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,以二種空觀察諸法。何謂二空?一、畢竟空。二、無際空。是菩薩摩訶薩安住如是二種空中,為諸有情宣說正法。
7.「復作是言:『汝等應知是一切法皆無實事,無性為性。汝等虛妄分別力故,於無蘊中起有蘊想,於無處中起有處想,於無界中起有界想,於無觸中起有觸想,於無受中起有受想。』
「復作是言:『汝等應知蘊、處、界等一切法性,皆從緣生,顛倒所起諸業異熟之所攝受,汝等何因於是虛妄無實事法起實事想?』
「菩薩爾時方便善巧具大神力,若諸有情有慳貪者,方便拔濟令離慳貪,是諸有情離慳貪已,教修布施波羅蜜多,是諸有情由布施故,得大財位富貴自在。復從是處方便拔濟教修淨戒波羅蜜多,是諸有情由淨戒故,得生善趣尊貴自在。復從是處方便拔濟教修安忍波羅蜜多,是諸有情由安忍故,速能獲得無生法忍。復從是處方便拔濟教修精進波羅蜜多,是諸有情由精進故,乃至無上正等菩提,於諸善法不復退轉。復從是處方便拔濟教修靜慮波羅蜜多,是諸有情由靜慮故得生梵世,於初靜慮安住自在。從初靜慮方便拔濟,復令安住第二靜慮,如是展轉方便拔濟,乃至令住非想非非想處定。復從是處方便拔濟,隨其所宜令住三乘,或令住四念住乃至八聖道支,或令住三解脫門,或令住八解脫乃至十遍處,或令住四聖諦,或令住六波羅蜜多,或令住內空乃至無性自性空,或令住真如乃至不思議界,或令住極喜地乃至法雲地,或令住陀羅尼門、三摩地門,或令住五眼、六神通,或令住如來十力乃至十八佛不共法,或令住無忘失法、恒住捨性,或令住一切智、道相智、一切相智。
8.「如是,善現!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,觀察二空,雖知諸法無不如夢乃至如化,皆非實有,無性為性,自相皆空,而能安立善、非善法,廣說乃至是能證得諸佛無上正等菩提,皆無雜亂。」
三、迴向
願持誦大般若經(卷468)功德,與一切有情同共迴向無上正等菩提,願同證得一切智智。
12/15攝類學上課摘要:
(今天的進度:
*穿線95 講。
*複習境與有境單元中分別心與無分別識的部份。 )
1.保持一顆覺醒的心,很難?很多事未學會前都很難。
2.現量:經由眼丶耳丶鼻丶舌及身的直接感受;非思考式的、清晰而真接映現事物行相。
比量:透過在心中形事物的行相—義共相而形成。
11/03 攝類學(依止法93-1)心得分享:
1. 要完整認識煩惱形象丶煩惱生起次第及煩惱過患,才不會為煩惱所縛。法師説,不清楚認識煩惱,很容易與煩惱成為一體。
2. 三時:過去(常法)丶現在(實事)及未來(常法)。
初分多問不二品第六十一之三<2021.12.12>
一、摘錄:
佛言:「善現!若菩薩摩訶薩精勤修學甚深般若波羅蜜多,於一切法無執著故,不應住色,亦不應住受、想、行、識;不應住眼處,亦不應住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處;不應住色處,亦不應住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處;不應住眼界,亦不應住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界;不應住色界,亦不應住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界;不應住眼識界,亦不應住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識界;不應住眼觸,亦不應住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觸;不應住眼觸為緣所生諸受,亦不應住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觸為緣所生諸受;不應住地界,亦不應住水、火、風、空、識界;不應住無明,亦不應住行、識、名色、六處、觸、受、愛、取、有、生、老死愁歎苦憂惱;不應住布施波羅蜜多,亦不應住淨戒、安忍、精進、靜慮、般若波羅蜜多;不應住內空,亦不應住外空、內外空、空空、大空、勝義空、有為空、無為空、畢竟空、無際空、散空、無變異空、本性空、自相空、共相空、一切法空、不可得空、無性空、自性空、無性自性空;不應住真如,亦不應住法界、法性、不虛妄性、不變異性、平等性、離生性、法定、法住、實際、虛空界、不思議界;不應住苦聖諦,亦不應住集、滅、道聖諦;不應住四靜慮,亦不應住四無量、四無色定;不應住八解脫,亦不應住八勝處、九次第定、十遍處;不應住四念住,亦不應住四正斷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等覺支、八聖道支;不應住空解脫門,亦不應住無相、無願解脫門;不應住五眼,亦不應住六神通;不應住佛十力,亦不應住四無所畏、四無礙解、大慈、大悲、大喜、大捨、十八佛不共法;不應住無忘失法,亦不應住恒住捨性;不應住一切智,亦不應住道相智、一切相智;不應住一切陀羅尼門,亦不應住一切三摩地門;不應住預流果,亦不應住一來、不還、阿羅漢果;不應住獨覺菩提;不應住一切菩薩摩訶薩行;不應住諸佛無上正等菩提。何以故?善現!是菩薩摩訶薩不見有法可於其中而起執著及安住故。善現!如是菩薩摩訶薩以無執著及無安住而為方便,行深般若波羅蜜多。
「復次,善現!若菩薩摩訶薩作如是念:『若能如是無所執著、無所安住,行深般若波羅蜜多,是行般若波羅蜜多。若能如是無所執著、無所安住,修深般若波羅蜜多,是修般若波羅蜜多。我應如是行深般若波羅蜜多,我應如是修深般若波羅蜜多。』
願持誦大般若經(卷343)功德,與一切有情同共迴向無上正等菩提,願同證得一切智智。
第二分善現品第六之一 (2025.10.10) 一、摘錄 「復次,善現!譬如外事所有草、木、根、莖、枝、葉及花、果等唯有假名,如是名假不生不滅,唯假施設謂為外事草、木、根等。如是一切唯有假名,此諸假名不在內不在外不在兩間,不可得故。如是,善現!若菩薩摩訶薩、若般若波羅蜜多、若此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