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心在造做苦因的時候,要有所警覺、有所認知。
- 在家裡的問題解決不了,會遇到的問題:造太多的惡業,會很痛苦。
- 恭敬僧從身邊的人開始。
- 心之勇士第157則,懺悔得清涼;如釋”重負“,這裡重負是指我愛執。
- 很多人被陷在很多境界;辨論的理論,在面對境界的時候,發現我們的無明。
- 最可怕的仇敵,是心中的無明。
- 我愛執及常執,學廣論來對治。
- 在家裡要不要做修心人?混:明知故犯。
- 要對熟悉的人提正念,改善我們的増上環境。
- 早上睡起來,又多活了一天,趕快修行丶趕快利他。
- 失去了才覺得好,為什麼失去他的時候才覺得他好?是不是不念無常。他到底好不好?他的罪他在世的時候才存在?
- 先讚美他丶先感恩他丶先禮讚他,不是説在一起可以活1000年。
- 大乘經典的功德是無量無邊的!
- 發現內心你改變的地方,不是壞人,這是覺悟的人。
- 人生啊,不要留下太多遺憾!
- 要修心啊!因為無常迅速啊!
- *讓一切朝著好的方向的前提是,你要提正念。
- *要給自己一個崇高的目標,別讓跟自己在一起的人過得那麼悲慘。
- 你們很善良,也很念恩,就說出來吧!告訴他們在心中多重要及美好,而且要不斷的説。把好説出來,發揮正能量。那個東西-感恩丶珍惜丶量解丶包容丶真心丶寬容丶讚美及原諒等,那就講出來。
- 原本善良,忽略表達。
- 珍惜大家活著的時光,常表達善意和感恩,他們活著對世界有多美好!
- 生命是如此珍貴美好,用智慧和慈悲,製造一些快樂。你説的話好暖,可以讓人微笑的走。
- 珍惜在家裡的時光,造善業。善是樂因,惡是苦因,學廣論來保溫。
- 人們對感恩的渴望,可能比狗的鼻子還要厲害,會迅速嗅到您的感恩,和您産生共鳴。
- 對廣論班同學訓練說調柔語;你做事怎麼沒人幫你?做生意怎麼可以不發?
- 人們是那麼善良,那麼容易接受善良的心。
- 當你們心中充滿感恩,知道去感恩應該去感恩的人,不要忘記別人對你那些好的時候,你會變成一個非常溫暖丶非常幸福的人!你是可以創造更多自己命運的,就在手中,掌中解脫,掌中幸福,都在手中!
2019年6月17日 星期一
提昇營摘記 2019/06/15&16
2019年3月31日 星期日
達賴喇嘛尊者為台灣四眾弟子講授《中觀寶鬘論》,課後速記
2019年3月31日(星期日)
- 無害心:無損害的行為。慈悲觀:打從心裡愛護別人。
- 煩惱來自顛倒執。
- 修行分二,觀察修:改變內心,智慧成長主要靠觀察修;及止住修。
- 初轉法輪,四諦是佛教基本。
- 學佛主要目的,解脫煩惱。煩惱來自三毒,貪、瞋、痴。
- 泰國丶緬甸丶寮國及越南四佛教國家,是阿利文法脈。四諦丶十六形象丶三十七道法(等教義),可遍及一切佛教國家。
- 般若經,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。空;無自性。任何屬性,因為自己產生的,即是空。
- 無我的內容如何詮釋?無我分人無我、法無我。法無我:唯識、中觀,尋找施設義。
- 釋量論:視緣決定(?)
- 我,分所取處(身)及能取處(心),非為唯一。
- 空性的最佳解釋就是緣起。
- 諸煩惱的消除需常時間去觀察。
- 常生氣的境,有90%是因自己非理作意的看法。
- 入菩薩行論:第六品,煩惱的過患;第八品,愛我執過患及愛他心功德。
- *有為法丶因緣,故堅持下去,就會改變。
- 佛修行時間,三大阿僧祇劫,之後又經六年苦行。
- 一定要思惟,常時間思惟。如何思惟呢?藉由聽聞。聽所成慧丶修所成慧。
- 細微的因果,透過佛的教言來瞭解。
- 下根隨性,上根隨法(以推理的方式,這才是我們要的信仰)。要成為21世紀的佛教徒。
- 心理學丶量子力學,佛學可與科學家平起平坐交流。
- *將一切有情,視為自己要接待的客人;一切生命體,都是我們要迎接的貴賓。
- 成佛,也是因為有他人的緣故。
- 菩提心好好思惟,對內心幫助極大。
- 空性,無有自性,是緣起、觀待他人。
- 中論24品,好好去閲讀。
- *入菩薩行及中論是我常閲讀的書,你們也要常閲讀及思惟。
- 中觀應成,否認夢相有法。
- 世上一切相只能分二,一為境上存在。二為名施設而有丶名言上有。
2019年3月23日 星期六
大智度論筆記
卷第二
* 婆伽名破,婆名能,是人能破淫怒痴故,稱為婆伽婆。(2019/3/23)
* 云何名三藐三佛陀? 三藐名正,三名遍,佛名知,是名正遍知一切法。
* 云何名明行具足? 宿命天眼漏盡,名為三明。
* 婆伽名破,婆名能,是人能破淫怒痴故,稱為婆伽婆。(2019/3/23)
* 云何名三藐三佛陀? 三藐名正,三名遍,佛名知,是名正遍知一切法。
* 云何名明行具足? 宿命天眼漏盡,名為三明。
2019年1月23日 星期三
宗行班學習速記
2019/1/23
1.希求佛果位,離不開調整內心的習氣。
2. 唸誦般若經、拜三十五佛懺及唸誦密集嘛,以累積資糧,並做好前行。
3.去聽聞丶去講說教法,就是支持教法。
4.菩提:覺!
5.始業式祈願文?
6.正知見好比修行的眼睛,眼睛看到哪裡,腳會跟著走到哪裡,所以眼睛非常重要。如何獲得正知見?只有一條路,要下功夫聞思,聽了之後要思考。所以在這個班裡的討論就要稍稍深入一點,希望我們有一些非常切合實際例子的討論。我說的是要真修、真改,用思路轉動內心,要把所學的正知見用於實修。(福智之聲第224期)
7.修學正法的時間是要用搶的,否則,就會被所有繁雜的事物擠到最後面。如何讓修學正法這件事搶到最前面?每天早上起來要端正自己的學法動機——提起思惟暇滿、無常、三惡趣苦,將道次第整個的串一遍,建立一個對自他都有利益的價值觀。(福智之聲第224期)
2019/1/16
1.念念培福。
1.希求佛果位,離不開調整內心的習氣。
2. 唸誦般若經、拜三十五佛懺及唸誦密集嘛,以累積資糧,並做好前行。
3.去聽聞丶去講說教法,就是支持教法。
4.菩提:覺!
5.始業式祈願文?
6.正知見好比修行的眼睛,眼睛看到哪裡,腳會跟著走到哪裡,所以眼睛非常重要。如何獲得正知見?只有一條路,要下功夫聞思,聽了之後要思考。所以在這個班裡的討論就要稍稍深入一點,希望我們有一些非常切合實際例子的討論。我說的是要真修、真改,用思路轉動內心,要把所學的正知見用於實修。(福智之聲第224期)
7.修學正法的時間是要用搶的,否則,就會被所有繁雜的事物擠到最後面。如何讓修學正法這件事搶到最前面?每天早上起來要端正自己的學法動機——提起思惟暇滿、無常、三惡趣苦,將道次第整個的串一遍,建立一個對自他都有利益的價值觀。(福智之聲第224期)
2019/1/16
1.念念培福。
訂閱:
意見 (Atom)
卷第四百六
第二分善現品第六之一 (2025.10.10) 一、摘錄 「復次,善現!譬如外事所有草、木、根、莖、枝、葉及花、果等唯有假名,如是名假不生不滅,唯假施設謂為外事草、木、根等。如是一切唯有假名,此諸假名不在內不在外不在兩間,不可得故。如是,善現!若菩薩摩訶薩、若般若波羅蜜多、若此...
-
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三百四十一 一 、摘錄 : 初分巧便學品第五十五之五 <2021.05.30> 1. 「復次,善現!若菩薩摩訶薩如是學時,決定不復墮於地獄、傍生、鬼界。若菩薩摩訶薩如是學時,決定不生邊地、達絮、蔑隸車中。若菩薩摩訶薩如是學時,決定不...
-
備覽 _ 釋律境想難 <107.04.02> 1. 課文 : ▲戒疏續云『答。此由境差、方便罪也。 由非人來、人想不捨、殺張心成而境乖異。望張方便、望非人邊本無罪也。具足五緣殺非人者、但中罪。如何其因已是中罪、義不然也。』 行宗釋云『二引...
-
南15備03 2016-週2 1.戒無量無邊, 心無量無邊, 境無量無邊。 (此三句似為 "敍廣"--"但戒相多途、非為一軼。心有分限、取之不同。若任境彰名、乃有無量。"之開展,但隱約覺得,戒,是將心連到法界的一條路...